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嘉宾热议三省一市联动推进创业创新 “双创”这盘棋长三角这样下
2019年06月14日 06:30:5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刘乐平 金梁 唐骏垚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金梁 唐骏垚) 6月13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举行,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创业者一道,建言献策,共同描绘了一幅长三角“双创”联动的美好画面。

  产业政策

  “四两拨千斤”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眼下,长三角地区正在着手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并力图将其培育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政策如何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应该推动原有的产业政策转型到适应创新需要的产业政策上来。

  在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陈宪看来,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集中尖刀力量、聚焦关键问题。”

  长三角地区已有许多创新实践。比如,聚焦协同构建跨行政区产业链,设立长三角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引导基金。今年初,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成立,发起方包括了央企、金融机构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多家民企、国企,聚焦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

  “行政有区划,数字无边界。”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认为,长三角区域具有数字化的天然属性。他建议,为确保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快速成型,三省一市应联合制定出台产业政策和推进措施,为数据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民”携手

  创新不问出处

  不久前,杭州、上海、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座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二维码手机扫码过闸“一码通行”。这项成果,正是基于支付宝的异地扫码技术。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过程中,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主体。

  “创新驱动有两种模式:大工程和大平台。高铁、航母、大飞机等大国重器创新还是以国企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为主,但电商、移动支付、物流等平台搭建,民企的力量不可忽视,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刘松说。

  事实上,在基础研究领域,民营企业也在扮演着重要角色。2017年,为了推动技术创新,阿里巴巴专门成立了达摩院,这是一个立足于基础科学、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民营企业研究院。

  创新不问出处,国企民企都是中坚力量。浙江举全省之力建设的之江实验室,正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机构。出资方不仅有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还吸引了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专家认为,长三角是国内协调发展水平最高、成果最丰富的区域,这与长三角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国企民企共同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长三角有很多有理想、有情怀的企业家,政府要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企业参与推动一体化的积极性。

  成果转化

  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通过协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要合力打通科技创新生态链,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新体系。”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说,浙江大学正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布局。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大学已建设一个众创小镇、10个校地共建创新平台、4个科技园和60个技术转移中心。

  今年5月22日,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实现联动协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行动的不仅仅是高校。6月12日,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在上海松江举行。这为长三角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了一个好头。

  去年在杭州成立的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聚焦于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等。这些研究方向,与杭州、浙江的产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而西湖大学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将大大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成果供给能力。

  而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转化产品的应用也是重要一环。对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三省一市政府应提供更多的示范应用场景,让转化产品持续完善,从而实现最终的产业化。

标签: 双创;双创周;创业创新;长三角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嘉宾热议三省一市联动推进创业创新 “双创”这盘棋长三角这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