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鹿,巴泽雷克出土,俄罗斯艾尔塔什博物馆藏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 6月21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9月8日。
这是国丝馆的年度大展,看看阵容就知道了——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集结了几乎全国文博界的力量:浙江省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局、上海市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广东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协办;特别合作的是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还有国内13家博物馆、研究所、考古队等单位参展。
13个人物小故事
串起丝路大时代
为何如此重磅?
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了庆祝这个纪念日,国丝馆精心策划了这个展览。但这么宏大的主题,要如何讲述?国丝馆说:大时代,小故事。
丝绸之路的繁荣,究其根源,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无论是穿行在丝路沿途的使者、商团、牧民、船员还是教士,或是坚守在丝路沿途的军士、官员、农夫、驿长、僧侣,他们都是丝绸之路真正的建设者、守护者和见证者。
本次展览以文物为主体,以历史为脉络,展出了500多件展品,用13个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物所遗留下来的“小故事”,重塑在风云变幻的丝路岁月中大小人物或传奇或平凡的一生。
展示丝路沿线百态
全景复原敦煌17号窟
展览分为序章、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四个大块,共14个单元,系统全面地展示丝路沿线人们的生活百态,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我们来划重点。
“序章”部分以“钱币上的岁月”为题,选取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从公元1世纪直至宋代的金、银、铜等金属货币为主要展品;
第一部分“草原丝绸之路”,展示了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借展的107件文物,分别讲述丝路上“阿尔泰游牧人”和“匈奴贵族”的故事;
第二部分“沙漠丝绸之路”,是重头戏。以悬泉置遗址、擂台张君墓、李贤墓、史君墓等出土的文物为主,分别反映汉晋至元明时期丝路沿线的“驿站啬夫”“河西将军”“楼兰贵族”“原州刺史”“沙州佛子”“粟特萨宝”“西州子钱家”等不同身份人群的服饰、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葬俗。展厅还会有全景复原敦煌17号窟和西安史君墓出土的石棺床,这将是现代数字化技术与古代文物的一次完美结合。
第三部分“海上丝绸之路”,以“市舶官女儿”,即南宋黄升墓出土的大量丝绸服饰来反映宋代高超的丝织技艺;以广东阳江南海一号沉船的出土文物来构建“南海船员”的船上生活,并由此带出海上对外贸易的盛况。
6月22日至23日,国丝馆还将主办“丝绸之路博物馆策展人论坛:主题与合作”。此次论坛也是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的活动项目之一,25位国内外策展人将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分多个板块分享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策展经验和实践总结。
此外,国丝馆将在展期内推出一系列展览配套活动,主要有“丝路岁月”系列主题讲座、“丝路之旅”系列研学活动、“丝路之夜”以及由社教品牌“女红传习馆”推出常设性的体验工坊和不定期的特色课程。特展配有讲解员导览与志愿者导览服务,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展览呈现的文化故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