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3日讯 2017年6月22日,我在新疆出差,长途汽车坐到一半,微信工作群突然冒出一条信息:高考分数可以查了。那是浙江新高考元年,不再分文理科。谁能考出全省最高分,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个新闻,得追。
新高考6门科目,“7选3”有35种组合方式,理论上,当年有35个最高分,那谁又是高分中的最高分?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说过,“高考状元是‘撞出来的’,意思是说,全省排名前100的学生都有当状元可能性,就看谁的临场发挥好。”
汽车在颠簸的路上前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工作群里的消息瞬息万变,焦虑、紧张、激动,伴随着五百里长路,到酒店时已是晚上10点,群里传来确切消息:当年的高考最高分是723分,被诸暨中学王雷捷同学创造。
每年中考高考放榜日,都是媒体惊心动魄的不眠夜,寻找高分考生变成硬核比拼。现在回望我们追访的初心,一是给高分的孩子们肯定。12年求学路,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冲刺的那个时刻,他是冠军。二是给别人借鉴: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拿到最高分的那位同学绝非侥幸,他的经验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帮助。可是数年采访下来,稿件雷同得很:高分考生似乎都天赋异禀,他们总是能按时睡觉,很少上补习班,兴趣爱好均衡发展,从不抢跑……
然而现实的另一面却有些吊诡:家长们无比焦虑;学科培训无限提前;学生普遍抢跑,一窝蜂去搞竞赛、学信奥,只为了“北清”和“三一”的门票。挖空心思进“坑班”:一个起步,两个保险。刚接到民办初中的缴费通知,家长就自发组建起了“2022中考我们来了”的热血微信群,誓师宣言与各种消息全天候出现。
这一代的家长疯了吗?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当然不是,现在当家长的主力是70后、80后,他们是被知识改变过命运的人,也因此格外相信考试的力量。他们认为,“考上好学校”仍是实现不平凡人生的有效途径。所以,他们不听劝阻,拼命前行,为了赢在起跑线、弯道能超车。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杭州小学入学公民同招报名、杭州中考成绩即将可查询,2019年高考成绩公布。三代家长带着三代孩子,因为求学在同一天相遇。
钱报记者在杭城小学蹲点采访时发现,“裸报”的孩子少之又少,幼小衔接、益智课程是“2019届”新生的童年标配;
每年中考成绩放榜时,有望出状元的学校都摩拳擦掌……“你以为一个学校的升学率是到今天才出来的吗?三年前,初一新生录取结束,三年后的升学率就出来,掐尖式招生,田忌赛马式排兵布阵,什么样成绩的学生保送,什么样成绩的学生冲中考,现在当校长都要懂兵法了。”资深教育界人士叹息着对记者说;
今天,2019年高考成绩公布。杭二、学军、镇海……高考状元花落谁家?我们不想追了。
也是在2017年,衡水中学开出浙江分校,教育圈内一片哗然,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考试都是竞技,是选拔,那就有第一第二,无须讳言,只要规则明确,就应对胜出者不吝赞美。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浙江,人文鼎盛,经济富庶,耕读传家之地,如果我们谈论教育时还是要谈论谁是状元,教育还要赢在分数,那还有哪个地方有条件为中国教育提供先进性样本?
“有教无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考试。总有一天,我们这个社会要交给2013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他们今天上小学;要交给2004年左右的这一代人,他们今天期待着中考分数;要交给2001年的这一代人,他们今天高考放榜。我们要把这个社会交到一代人手上,而不是一个状元,一批高分考生手上。
任正非说,教育是最好的国防。那么,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结点上,让我们看看因为读书和考试有了交集的三代孩子。
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读书。
“状元”今日
记者整理了一下最近十余年追过的那些高分考生,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这些曾经的骄子,有的还在求学,有的已经工作,还有些结婚生子。
曾经无比璀璨,终究要归于寻常。
从2005年到2012年,杭州中考最高分全部是女生。她们后来基本都考上名校,有了一个可以预见的不错的前途。这些孩子,其实大多数都乐意向别人分享这些年的经历。
2010年杭州中考最高分李英子,现在在同济大学读研,学的是“建筑学遗产保护与再生”。她中考后进了杭二中的竞赛班,同学都是学霸中的学霸。“高中时我在班里属于普通学生。”英子笑着说。她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不适合搞竞赛,就没在这方面花心思。
她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已是过去式,“我很满意自己现在学的专业,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作者。”
不迷失在过去,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计划,这是记者对这些曾经的“考试骄子”们普遍的感受。
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科最高分,由镇海中学的陈琨获得。他后来进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去年下半年,他升级当了爸爸。现在的生活,和其他的上班族也没什么两样。
记者和陈琨通话是晚上七点半,他刚下班。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斯文。10多年过去,说起高考,陈琨仍然颇多感触。他说,这一路走来,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培训班可以报,“我记得小学初中学校办兴趣班,周六上午,珠算、书法、英语、数学等,选择感兴趣的上。”
2007年的浙江高考理科最高分李清扬,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高考后进入香港大学读金融专业,后转到商业设计和创新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在香港工作5年,2016年回到杭州,在蚂蚁金服工作至今。记者联系上她时,她刚带着宝宝回家,她的孩子现在三个月大。
对于高中三年,李清扬印象最深的是每个寒暑假和同学一起参加物理竞赛的时光,几个人一起钻研题目,分享学习资料,氛围特别好。虽然当年高考物理卷很难,但一直参加竞赛的李清扬还是考了满分。
她有些感慨,“我经常听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就要上各种培训班,甚至提前上小学的内容,这也太夸张了吧?”
真的很好奇,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当年的“状元”,她会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