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油库里的“石油人”:能源输出同时不忘守护“碧水蓝天”
2019年06月27日 08:25:07 来源: 青年时报

  ◆以能源供应为城市提供“活力”,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安全

  ◆“更环保、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是愿望更是工作目标

  油罐车司机进油库需要登记。

  每一辆油罐车到达,王科都需要设置挡停板。

  王科正在检查司机操作。

  油罐车司机付油作业中。

  皮选军巡查时需要打卡。

  皮选军在油罐区域巡查。

  王科正在检查油罐车。

  “人的一生与石油密不可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无论是从生产、运输还是销售等方面,都需要石油。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穿’掉290千克石油,‘住’掉3780千克石油,‘行’掉3084千克石油……”说这些时,中石化浙江杭州石油分公司康桥油库主任邵中海脸上透着自豪,因为在杭州,大部分人“行”掉的石油,都出自他所在的油库。

  1992年9月,康桥油库奠基开工,并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能源工程。1995年3月,油库竣工并投入营运。这里24小时进行着能源供应,夜深之后更是忙碌,连绵不断的油罐车从这里“满载而归”,为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21:12

  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油库安全

  康桥油库位于杭州市城北,占地104亩,库区拥有储油罐12座,主要经营汽、柴两大类四个品种的油品,是杭州市成品油供应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杭州石油60%的零售、直分销的供应任务。

  “您好,麻烦下车登记一下。”晚上9点12分,一辆油罐车来到康桥油库门口,门卫提醒司机作业流程。一个油库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提油车辆进库前必须停车登记,进库人员须交出火种和通讯工具并放入保管箱。

  “早年手机是可以带进去的,但必须关机。现在,我们要杜绝一切隐患,手机不带进去是最安全的。”邵中海说,除了这些,司机的衣服是特制的防静电服,油罐车也是特制的,就连油库里的通讯设备都是特制的防爆对讲机。

  21:35

  发油台的改造提升了工作效率

  穿上蓝色防静电服,交出火种和通讯工具后,晚上9点35分,在邵中海的陪同下,记者进入油库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工业风和现代感的发油台。油库发货班班长王科正在1号发油台前工作——监督着司机安全规范作业。

  “我算是油库的一把‘保险锁’,司机如果不规范作业,我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正。”80后的王科2004年7月来到康桥油库工作,他经历了油库发油台的巨大改变,“当初的发油台,贴着白色的长方形瓷砖,平台离开地面,上面是房间,还是蓝色的玻璃。”

  2007年到2010年间,为了让效率更高,康桥油库的发油台改变了许多,逐步实现了全部汽油发货鹤位(油气储运用语,指的是相邻的装卸臂都够得着槽车的地方)下装式发油,“改造后的1、2号发油台,能实现给油罐车4个仓同时付油,3、4号发油台则是2个,而之前的发油台只能给1个仓付油,这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王科介绍,很多油罐车并不是单一运送一种油品,外表整体的油罐其实分了好几个仓,需要运输不同型号的石油。

  22:19

  付油的所有流程都有语音提示

  晚上10点19分,在发油台,油罐车司机和王科都盯着一个电子屏,上面正一秒一秒地跳着数字。

  “这个是KEY-I-T流程控制器,它实现了油库发油过程中的流程顺序、司机定位控制,避免因司机的错误操作所引起的事故发生。”王科介绍,当有鹤管(一种可以伸缩移动的管子)被确认开始付油后,秒计时开始倒计时,当计时到000时,停止发油,这时,只有按下“确认”键才能恢复至180,否则每60秒会提示一次“请回到指定位置”。

  “它的出现,就是印证了‘人控不如机控’这句话。以前都是制度要求,靠的是员工自觉,现在就是程序要求。”王科说,付油的所有流程都有语音提示。据介绍,这个控制器也经过了更新换代,最早的机器上面全是数字按键,需要人工操作且较为复杂,现在则是全自动化了。

  油库里,“进化”的不只是控制器,还有除静电设备。“油库最早的除静电设备是一根金属柱,用手触摸后便可以除去人身上的静电,但到底有没有除干净谁都不知道。”王科指着一根银白色的金属柱说,后来引进了具有提示功能的除静电设备,会显示身上的静电数值,而最新的设备更是会语音提示。

  ●画外音

  2018年,康桥油库完成发油12.6万车,平均每天约有345辆油罐车从油库“满载而归”。这样庞大的体量,靠什么保证安全?就是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动静态结合的安防措施。据了解,康桥油库除了执行严格的门禁管理,还安装有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等安防系统及挡车器、防爆毯、防爆罐等安防设备。

  “在油库重点部位和作业操作过程,均实行视频联网、昼夜监控,并应用安全巡检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信息化、自动化设备。”邵中海介绍,这一切都是通过技术发展一点点实现的。

  2000年上线油罐自动计量系统,可实时监控油罐液位、重量、油温变化;2001年上线自动发货系统;2012年实现高低液位报警和连锁……油库的改变就是一部简略的科技发展史。

  ●追梦人说

  康桥油库,听起来似乎和“碧水蓝天”无关,其实这些年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这些年,我们的工作内容或多或少都有些改变,但其中有一块没变,就是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康桥油库不仅承担着历史赋予的使命,也肩负起新时代带来的要求,我们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我们不仅要更好地给大家提供能源,也在努力实现着“更环保、更高效、更规范、更安全”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2:43

  油气回收让这里没有一丝汽油味

  晚上10点43分,这个时间是油罐车出没的高峰之一,一辆辆油罐车进进出出,记者发现却没有一丝汽油味。“这要归功于油气回收技术。”邵中海说,在油库发油和汽油运输过程中会挥发出很多油气,它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后会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不仅会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保障作业现场安全和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有机气体的排放污染,之前,油库工作人员都是使用传统的石棉被盖住油气,但效果并不好。2009年,康桥油库首次引进油气回收装置,这在浙江也是首次。

  邵中海介绍,油气回收的过程其实不复杂,满载油气的油罐车在油库装油时会专门连接一根油气管,当汽油灌入油罐车时,油罐车里的油气就从这根管道进入油库管网,再经过油气回收装置,通过吸附或冷凝等工艺转化成汽油。2018年间,康桥油库全年油气回收985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01:00

  巡查油库不让一点问题发生

  凌晨1点,记者碰到了油库消防工作负责人皮选军,这个时间点是他需要巡查的时候。“不分白天夜晚,我们每隔2小时就要巡查一遍整个油库,其中有12个点位需要重点巡查,一遍走下来要半个多小时。”皮选军说,油库里到处可见红色的消防装置、超大容量的蓄水池、污水处理系统……这些都是要检查的对象。

  跟着皮选军,记者路过了一段管道,这是巡查点位之一,管道里面运输的是从宁波镇海过来的石油。“建设成品油管道,是为了降低运输能耗,减少油品损耗,节能环保。”皮选军介绍,2001年3月萧山——杭州长输管线开工建设,2003年6月投产,实现了省石油系统内首条油库间油品管道输送,改变了康桥油库单一依靠水路进货的历史。到了2006年,油库开始大批量管线输送,油库吞吐量当年首次超过100万吨,达到129万吨。巡查时,皮选军一会儿附身听一下,一会儿用手触摸感觉一下,为的就是了解管道是否有异常。

  01:32

  油库里也要有“碧水蓝天”

  皮选军从2008年开始从事油库巡查工作,11年下来,他眼见着油库越来越好,没有一丝异味,环境也越变越好。“你看这个装置,是油库的水质过滤净化用的。”皮选军指着油库一角,这个装置可以将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水进行层层吸附、过滤、净化,让污水转变为净水,用来浇灌油库中的花花草草。

  凌晨1点32分,皮选军来到最后一个巡查点:码头。他径直走向码头边缘,查看油库排出的水质是否干净。“这里排出的水也是经过处理的,我们晚上也要看一下水是否浑浊,防止污染河流。”他解释。

  回去值班室的路上,皮选军遇到了王科,两人打了个招呼。王科还在引导油罐车以及监督驾驶员的操作,而皮选军需要记录下巡查的情况,休息一会儿后等着再一次巡查。每个夜晚,这样的碰面总有好几次……

标签: 油库;油罐车;安全;巡查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油库里的“石油人”:能源输出同时不忘守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