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严永兴:医学进步是医患共同创造的
2019年06月28日 09:06:31 来源: 青年时报 张晶

  “大胆”医生用执着救了不少病人 常怀对病人的感激之情

  人物名片

  严永兴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第二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早在2007年,他就率先在杭州市内领先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术。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治病救人、搞科研,作为一名医生,严永兴始终恪尽职守在做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特别近几年来,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有关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说起科研路上的故事,严永兴告诉记者的不是一路上有多苦多累多艰难,而是想谢谢信任他的病人。他说,医学的进步,仅靠医生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他是一个“大胆”的医生

  头晕的原因有很多,像得了颈椎病就有这样的症状。作为神经内科医生,严永兴更是知道,椎基底动脉狭窄会出现头晕等中风的症状,而且常常被忽视。

  “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脑干、小脑的血液,其中脑干是中枢神经重要的区域,是生命的中枢,这个位置的动脉血液流通好不好,决定了人的呼吸心跳是不是正常。”严永兴说,椎基底动脉出现狭窄血液流通就会不畅,并容易中风。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靠吃药来控制、延缓狭窄的速度,“至今都不能根治,而且中风复发率较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支架手术开始出现在心脏等器官的医疗中。当时他就想,能不能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治疗中也有这种技术。

  他是一个“很烦”的医生

  严永兴至今都忘不了,病人拒绝他时所说的话,大家都觉得要做这个脑部血管支架手术就应该去数一数二的省级医院,市级医院的医生做不了。

  “我反反复复地去跟病人及他们的家属谈,反复解释这样的手术是安全的,而且也找了不少相对成功的模板。”严永兴说,有些病人都觉得烦了。后来,有一个60多岁的大伯被他的“烦”说服了,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严永兴乐坏了,支架手术很顺利地做完了,他没有因为病人出院而觉得做了一起成功的手术。“随访一直在进行,每做一例就会一直随访看效果。事实证明,支架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病人,而且病人越来越能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法,老病人甚至还会介绍新病人。

  他是一个“感恩”的医生

  “如果没有这些病人愿意尝试,我们这些所谓的研究有什么用?怎么能够推动医学的进步?”严永兴说,医生为病人的健康不断地进行科研是本职工作,但是,病人愿意尝试医生的科研新成果那就是一种“为医牺牲”的奉献。“所以,我觉得我所有的成绩都是病人给予的,没有他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配合与理解,那些科研成果不可能最终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严永兴说,也正是这些病人的鼎力支持,才让他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断提升医学治疗水平与手段,“这样才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让奉献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不断加入到为减少人类病痛而努力的队伍中。”

标签: 医生;支架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严永兴:医学进步是医患共同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