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塘栖村,山清水秀的美景映入眼帘。
塘栖村村道干净整洁,村居整齐划一。
村民吴根华在村里的“盆景岛”修剪枇杷盆景。
90后姑娘李婷和父亲李法根在一起研发枇杷糕点。
浙江在线7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潇娜 刘方 杨朝波 李翔 汪驰超)一年365天,塘栖枇杷热销15天,其余350天,京杭大运河边的杭州余杭塘栖村靠什么成为“美丽乡村”领头羊?
从杭州主城区出发往北,沿着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不久就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塘栖村。经历时光变迁,它从昔日一个脏乱穷的村子,如今成为“鱼米之乡”“花果之地”。塘栖枇杷,经历岁月洗礼,从一种水果演变成一种文化,除了令人垂涎的白沙枇杷,塘栖村里还演变出枇杷旅游、枇杷盆景和枇杷糕点等创意产品。
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出发,村党委书记唐国标“痴迷”于美丽乡村建设,他常说:“治村如治家,多深入群众,了解村民意愿。治村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面对家中盆景太多,拆迁后无法摆放,而一筹莫展的村民,唐国标经过走访了解后,在村中划出湖心岛,供村民摆放盆景,鼓励村民研发精品枇杷盆景。
从乡村发展结构规划角度出发,塘栖村以“枇杷”为原点,逐渐形成“乡村旅游+”模式,推出四种文化出游:赛事出游,运动文化;研学出游,党建文化;亲子出游,水乡文化;养生出游,休闲文化。
从乡村人才培养角度出发,2017年,塘栖村通过电商培训,出资培养上百名本地电商人才,借助多个网购平台开展电商营销。塘栖枇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2019年枇杷节完成网上销售13.97万单的业绩。
塘栖村电商孵化园的带头人李婷,是一名90后回乡青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塘栖村,传承父亲“法根糕点”的同时,创新销售模式和改良糕点品种结构,打造自己的品牌“余果中点”,枇杷糕点酸甜清新的口感和栩栩如生的造型颇受年轻人青睐。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纵观未来大运河旅游发展格局,塘栖镇将要打造“水韵风情线”项目,塘栖村就是这条“水上游线”的一个站点,水韵运河畔,幸福塘栖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