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8日讯 昨天,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次日,也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开园日。上午8点,这个“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文物”的公园,迎来了它试运营后的第一批正式游客。园内气氛就如当天的气温,一路飙升,热烈且兴奋。
钱报记者打听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也于当天开启预约,一个上午,7月8日至13日的预约名额已经过半,7月13日的3000个名额一抢而空。
相隔不远的良渚博物院昨天也人头攒动,人流量远超平日客流。
而在这两处现场,昨天出街的钱江晚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特别报道也火得不行。1000份16个版的特刊,送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不到半天工夫,就被分抢一空。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游客纷纷打卡网红小游戏
背着书包、单枪匹马连夜坐了5个多小时火车,湖北人老洪昨天一大早从杭州火车东站附近宾馆出发,先坐地铁到良渚,再转公交,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很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入园参观的游客。
老洪74岁了,7月6日他看到良渚申遗成功的新闻后,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打开报纸,老洪一页页翻得很慢:“你们的报纸,记录得好全呀,我要好好保存。不仅有申遗现场直击,还有良渚遗址公园的游园攻略。我要先看看攻略那个版,真是太有用了。”
不止老洪,这份特刊成为很多游客手中的“良渚攻略”。
从外地赶来的王女士一口气拿了五六份,她有点不好意思,“这个报纸我能多拿几份吗?我想带回去分给朋友们看看。”
“昨天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激动的心情。今天一看到你们这份特刊,心情又被勾起来。”志愿者陈中柱说。
除了这份“良渚有我”特刊,钱报出品的良渚小游戏“成为良渚王”也备受欢迎。
钱江晚报特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他不光是考古专家,也是考古画家,用线绘的方式,将古代良渚人的生活画成了八个片段,独家解读这个“神王之国”的秘密。我们将他的画设计成了小游戏,让你穿越回5000年前的良渚,体验良渚人的生活。
昨天,当“成为良渚王”的人型立牌进驻到遗址公园的各个点,一下子成了“网红”,有的摆造型打卡合影,有的扫二维码进入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游戏页面蛮好看的,手绘特别有意思,玩下来还学了不少知识。”从滨江来的张女士抱着女儿玩了两遍游戏,终于成为了“良渚王”。
良渚王人形立牌将在公园内四个人流量集中的点(考古体验、雉山、反山、南大门)展示一周,欢迎前来打卡今夏最有排面的网红小游戏。
良渚博物院
本报特刊被赞“值得珍藏”
昨天上午9点,良渚博物院开馆,早早就有市民在大门口排起了长队。其中,一早从杭州城西赶过来的张阿姨,是第二次来良渚博物院了。
她是文化系统的退休职工,对良渚文化一直很关注,3年前就来参观过。“申遗成功了,但我觉得责任更重了。文明从我做起,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良渚出一份力。”
88岁的钟老先生今天刚好迎来生日,由家人推着轮椅来参观。老爷子兴致勃勃地接过钱江晚报,一边翻阅一边比着大拇指连连说:“中国之光,世界之光。”
张文宁是台湾同胞,现在是良渚文化村的村民,因为英文好,成了良博院的志愿者,做英文讲解员。“在村里住久了,对良渚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现在良渚申遗成功了,会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我要和更多的人分享大美良渚。我以为自己知道得已经不少了,读了你们的特刊,了解才又深了一点。我最喜欢手绘图揭秘良渚人的一天,很形象地告诉我5000年前良渚人是怎样生活的。下班后我还要认真再读一遍,这份报纸也要好好珍藏起来。”
来自韩国高丽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丘东根和林孝珍,把这次暑期中国行的第一站定在了良渚。他们前一天才抵达中国,第二天就来参观良渚了。
“之前对良渚了解不多,是我们的教授推荐我们来的。听说世界顶级考古学家伦福儒也来过良渚古城,所以这次一定要来看看。”丘东根说。林孝珍拍了很多良渚的玉琮、玉璧,“良渚的玉器很有意思,我很喜欢。”
在“结语”展厅,钱报记者碰到一位上海阿姨。她手里拿着一份特刊,“我已经把你们报纸仔细看了一遍,写得非常好。”她说,当天是住在临安的儿子开了一小时车,带她来良渚看看,“这里环境太好了,又那么有文化底蕴,真想住在这里养老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