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查岗亭里观察江面情况的队员。
队员穿上厚制服,修补被破坏的防护网。
浙江在线7月19日讯 7月7日,发生在钱塘江上那惊险的一幕不少人依旧历历在目。出于侥幸,三名男子不顾提醒,到钱塘江里游泳戏水,结果被潮水冲散,造成一人遇难。(详见本报7月8日报道)
每年7月至9月是钱塘江潮最具观赏性的时候,也是潮水卷人事件最易发生的时期。此时,一群365天活跃在江堤上的“喊潮人”,就成为了防止潮水吞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两天恰逢农历月中,也是一个月中潮水较大的几天。钱江晚报记者跟着杭州下沙白杨街道江堤巡逻队的队员们当了一回“喊潮人”。
顶着最毒辣的太阳上江堤
喊潮一天妥妥走3万步
白杨街道江堤巡逻队负责的江堤总长约13.6公里,从下沙与嘉兴海宁交接处一直到绕城高速下沙大桥以东。这段江堤不仅距离长,危险地带多,还曾发生过多起潮水卷人的悲剧。巡逻队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根据预报,7月17日晚潮过境的时间约为下午1点40分。按照巡逻要求,潮水过境前1小时队员们就要到岗。
中午12点半,16名队员带上对讲机和水,坐上两辆巡逻车,准时上了江堤。“每公里设一个防潮巡逻岗亭,每个队员负责1公里江堤,直到潮水过后1小时才结束。”分队长桑钦钦把队员们送往各个岗亭。
巡逻的岗亭里没有空调,打开岗亭的门,一股热浪袭来。“现在天还不算太热,到了8月份,岗亭活脱脱就是个桑拿房。”桑钦钦说。
上岗后,队员们得先徒步在江堤上巡逻一圈,主要看看有没有人下江堤戏水,检查江堤防护栏有没有破损等。
我们跟着队员在江东大桥附近的一处江堤,巡逻一个来回。正午的太阳最毒辣,一圈下来,记者脸上和手臂被晒得通红,还有些刺痛。
“你们哪经得起这么晒哟。你看我,早就习惯了。”我们这才注意到,才刚入伏,队员们的手臂已经被晒得黝黑。
回到岗亭里喝上一两口水,队员再次出发。“这一趟就要喊潮了。”一路上只要看见江堤上有行人,队员们就会提醒,“潮水马上就要来了,千万别下堤,观潮要注意安全。”钱报记者跟着一趟喊下来,喉咙略带沙哑。
1公里的江堤,队员们每天要来回至少5趟,每个队员的微信运动的步数均超过3万步。
潮水5分钟后就要到
还有人下江堤拍照
跟完巡逻岗亭,我们坐上了分队长桑钦钦的巡逻车。“潮水来后,我会把车开在潮水前面。如果江面上还有人,或者出现意外情况,要第一时间营救。”虽然参与喊潮才一年多,但桑钦钦已有好几次潮前救人的经历了。
巡逻前,他把车里的救援装备理好,以便第一时间使用。救生圈、绳索、绳索梯、救生衣……一样都不能少,放在巡逻车的最后一排。
当天下午1点20多分,潮水出现在了江东大桥以北5公里左右的江面上。“潮水快到了,做好出发准备。”桑钦钦把车开到了下沙和海宁交界的第一个巡逻岗亭前。
刚停好车,他就看见500米外的海宁段江堤上,有几个人陆续下江堤,到江面的丁字坝上垂钓、拍照。桑钦钦急得大叫。他说,潮水大概5分钟后就将抵达。一路小跑,我们跟着他跑到海宁段的江堤边。
“快上来,潮水来了!别拍照、钓鱼了!”他扯着嗓子向江堤下吼着。听到呼喊,其中几个人开始往回跑。
可有两名垂钓者,仿佛没听见,继续顾自甩竿,直到潮水冲击上丁字坝,他们才往里走了几步。
“我们都晓得潮水的,今天潮水不大,冲不到的。”两名垂钓者被桑钦钦叫上了江堤,但显然他们不以为然,“我们运气不会那么差的。”
江堤下处处是危险
最怕的就是不被理解
教育完几个下堤者,桑钦钦摇着头,回到了巡逻车里,开始追着潮水巡逻。桑钦钦说,喊潮最怕两种人:一种是对潮水一点都不了解,好奇地跑到江堤下玩的;另一种是“老油条”,他们大多是本地人,自以为熟悉水性和潮性。
“我们把他们喊上来,他们会说我们多管闲事,被骂几句倒也没什么,最怕他们不肯上来。”桑钦钦说。
有时虽然很无奈,甚至一些人无知的举动让他们很无语。但每次只要上到江堤,队员们依旧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我们是居民与潮水间的最后一道防线,绝对不能垮的。”桑钦钦说。
三个小时的喊潮巡逻结束后,记者感觉要中暑了。但巡逻队员们除了喊潮巡逻,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上江堤巡逻一圈。哪怕没有潮水,钱塘江依旧险象环生。”桑钦钦说。
落差2米多的江堤在翻越时就容易发生意外,江堤下看似稳固的滩涂却是“吃人”的陷阱……一旦侥幸翻下江堤,很多意外是让人难以预料的。
“晒黑了,喉咙哑了都没关系,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别再下堤。”巡逻快结束时,望着趋于平静的江面,桑钦钦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