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摄图网
开栏语:
入伏以来,杭州气温屡创新高。杭城各大急诊室里,病人激增,急诊科医生是酷暑中的“生命护航人”。今夏急诊室里,有啥病情新动向?急诊科医生有哪些防暑降温、远离疾病的高招?今日起,城市新闻版开设“高温急诊室日记”专栏,讲述三伏天里急诊室里的故事。
出梅后的杭城瞬间热浪滚滚,这两天,不少还沉浸在前几日闷热潮湿天气中的市民一下子没缓过神来,中暑入院急救。39岁的李先生,就让市一医院的医生捏了把汗。前天早上,他在工地上干活后晕倒,被120送入市一医院救治,医生诊断为热痉挛。
高温天如何预防中暑?中暑后如何急救?市一医院急诊科专家为您支招。
烈日下干活呕吐昏迷
李先生家住余杭,平时在工地上作业。“那天早上7点多,他就到工地上干活了,中午匆匆忙忙吃了个午饭,一直做到下午3点多,连续工作了8小时。”陪同的工友回忆,当时李先生突然说头晕,没有力气,他就把李先生扶到阴凉处,但李先生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开始呕吐,随之陷入昏迷。
工友连忙把李先生送到当地医院救治,因为病情严重,在降钾处理后,医生要求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当天夜里11点半,120载着李先生转院到市一医院急诊科。经过检查,医生确诊李先生患上了热痉挛,属于重症中暑。
目前,杭城已进入三伏天。市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赵雪预测,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中暑病人将会进一步增多,并出现热痉挛、热射病等重症患者。
中暑患者可洗个凉水浴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或晕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就可以诊断为中暑。”赵医师介绍,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将中暑分为三级:
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仅次于热衰竭和热射病的重症中暑类型,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赵雪表示。
面对中暑病人,现场急救该做些什么呢?
赵雪提醒,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平躺,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喂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即可。重者,除降温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扇风,或用凉水沐浴,使体温降到39摄氏度即可,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块。
在市一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中,儿童也占了一大部分,他们往往不能清晰表达症状,因此家长更应重视。
“宝宝往往起先是肤色看似红润,但触摸感觉干燥温热,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体温最高可达39摄氏度以上。”赵雪建议,家长紧急处理时,尤其要注意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可每隔十到十五分钟,给孩子喂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
凉水冲手腕可降低血液温度
中暑后除及时治疗外,在饮食上也需要引起重视。
医生经常会和患者说,不要大量饮水。中暑后应少量、多次喝水,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治不如防,要避免中暑,除改善夏季劳动环境外,市民还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进行避暑。
“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可以自行调制:在1公升水里放入盐1/2茶匙即可,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到4次。”赵雪说,还可以准备一些湿的绒布将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前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另外,每隔几小时就用自来水冲洗手腕5秒,也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推荐几款防中暑的食疗方
赵雪推荐了几种预防中暑的食疗法,供读者收藏。
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双花茶: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荷叶凉茶: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蔬果,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炎炎夏日,赵雪并不提倡户外活动过多,高温时段应尽量待在家里,出汗较多的人建议喝些淡盐水,茶水里也放点盐,避免发生中暑等疾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