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从文物到文化再到文创 良渚: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2019年07月26日 08:49:02 来源: 余杭晨报 记者 宋晗语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不应当成为一段沉闷的历史。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分等级的墓地、大型宫殿、复杂的水利工程。极具智慧的良渚先民不仅开创了最早的国家形态,其高超的器物制作水平、制度严明的社会生产组织系统、早期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华文明的前奏,它所反映出来的原创、首创、独创、外拓的良渚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明传统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如何把考古所得的知识体验带入日常生活,把古典美好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多年来,良管委(指挥部)一直在不断寻觅和探求。如今,良渚文创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良渚文化和良渚精神也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每一位现代人的生活。      

  文物“活起来” 文化“活起来”

  文物反映了古代人的精致生活。它从不代表腐朽和落后,它反映的是那个时期最好的、最精致的内涵,是最能够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于当代生活会有很多启示。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对于良渚来说,要跨出第一步很难。

  马东峰是良管委(指挥部)文化产业局局长,他认为,良渚文创起步难,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距今太过遥远。“故宫文创极具代表性,它做得风生水起,因为故宫里太多故事,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因此能拉近距离。但良渚和它不一样,五千年前的故事没有文字记载,生活场景还原有限,人们对良渚始终觉得陌生,无意间,就让现代人与之疏远了。”

  但随着良渚考古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价值认知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宝藏”重见天日:神人兽面纹刻画精美,线条绝伦,说它是中国最早的设计毫不夸张;玉琮王精致小巧,工艺却巧夺天工,在没有机器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可谓是鬼斧神工……这些来自五千年前的智慧,在设计师们看来,甚至不需要任何改造,随意一个细节拿出来放大,都是现代文创产品中最精华的部分,都能被现代人所喜爱。“这就是文物高级的地方。它曾经引领了当时的先进生活方式,放到5000年后,依然能够引领当代人的生活品味。所以,我认为良渚文创一定大有可为。”马东峰这么说。

  正如马东峰所讲,虽然不像故宫那样“天生”自带流量,良渚文化依靠自身魅力,在本地还是吸引了一大批人:2009年,中华玉文化中心在良渚成立并永久落户良渚;2010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落成,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师、设计企业不断入驻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当地目前已聚集文创企业600余家,2018年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27.68亿元人民币。或许是因为良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厚植的“原创”精神历久弥新,从良渚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良渚文创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考镜源流 以故为新

  讲好良渚故事,让良渚元素更好地为现代人所运用,成为了文化产业局近几年来的头等大事。马东峰介绍,良博院在2018年6月重新改陈对外开放,文物展示为良博院史上最多,价值提炼较之前也更为清晰明朗。因此,通过良博院展陈,让文物自己发声,是文化产业局“讲良渚故事”的第一个方式。“近几年博物馆热已成为一种风潮。改陈前的良博院一年客流量大约在30万人次,改陈后仅半年,客流量就超过了70万。这是大众对文化需求的提升,是对良渚文化关注度的提升,无论是从文化宣传角度,还是文创发展角度,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

  此外,举办讲座、沙龙,不定期组织设计师和考古专家、博物馆专家直接面对面座谈,也是让良渚文创“生长得更快”的法宝。“我们不绕圈子,让每天和文物打交道的专家直接与设计师分享文物中的细节,比如玉器结构背后蕴含的天地宇宙观、器形中图案元素的灵活处理方式等。这是一种跨界,也是一种直面。”马东峰说。

  2017年11月,由良管委(指挥部)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的“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启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基于良渚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创设计。经过7个月的比拼,收集到一批优质的文创设计并形成储备库,同时也实现了数十种设计产品的落地转化。其中,设计专项赛中知识传播设计组第一名作品《良渚国的童年游戏:玉器连线、纹饰描红》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了孩子们爱玩的数字连线游戏,通过连接纸上的点,探究良渚的奥秘,让孩子们在好玩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接触了解5000年前璀璨的文化。

  简单又常见,是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理念来源于良渚,希望表达的内容是文化传承。这便是良渚文创带来的惊喜。

  做文创,是为了文化传播,希望在小众的考古学文化和公众生活之间建立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应当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多数良渚文创产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文物元素的提炼,也考虑了产品本身与现代生活的关联,也就是实用性问题。“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是良渚文创首次面向社会发声,通过这次大赛,良渚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利用好文物专家们扎实和高端的学术基础,为文创产业开发优质设计素材,让更多的社会大众通过文创产品读懂了解良渚文化。

标签: 良渚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从文物到文化再到文创 良渚: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