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彧 王逸群 姚颖康)台风“利奇马”离开临安,已整整两天了。但在台风呼啸而过的那个晚上,在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十八勇士”翻山越岭,在断电、断路、断通讯的暗夜里,携带卫星电话进入岛石、上溪、新桥等灾区腹地,任自己伤痕累累、满身泥泞。他们靠着双脚,打通一座座“孤岛”的通讯渠道,使之与临安指挥部重新取得联系。
这并不是童话,而是真实发生在临安深山里,一段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从听到这个故事开始,我们就在寻找“十八勇士”,试图还原这些临安洪灾背后跃动的救援生命线。
12日上午,在龙岗镇的临时指挥部,我们遇到了其中两位“勇士”。
出发前,他们留下了3张“遗照”
第一眼看到赵义、张彬祥,很难将两人与“勇士”联系起来——两人的身高都不高,小平头整整齐齐。黑色雨衣外,套着一件印有“应急管理”的反光背心。
当他们掀起裤腿时,一道道伤痕印证着那段不平凡的经历。这是因为长时间走路,被雨靴磨出来的。直到现在,他们的脚还肿胀着。“昨天洗澡的时候才感觉到痛,脚都没法放在地上。”俩人说。
仔细端详49岁的赵义,我们突然发现,这并不是第一次相遇。11日下午,当我们步行进入银坑村时,赵义正在废墟上,徒手扒着砖瓦碎片,努力寻找失联的村民。
“进了村就要尽自己的力,哪怕只是一点点,对村民也是一种安慰。”两天一夜不眠不休,赵义已经忘记了这场救援中的很多细节,却独独记住了一句话——“当太阳升起时,要让村民知道,我们和你们靠得很近。”这是出发前,临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赵坚伟对着18位即将出发的突击队员说过的话。
要明白这句话,得把时针拨回到8月10日15时。当时,突发的山洪,几乎在半小时内肆虐了龙岗、岛石,一个个村庄灯光熄灭,一个个向村委会拨去的电话“无法接通”……
当临时指挥部在龙岗镇镇政府成立时,地图上的40个行政村失去了联系。那里的村民还好吗?受灾情况严不严重?回答这一切的只有窗外的大雨和漆黑的夜色。
因受灾情况依然不明,临安区防汛抗台临时指挥部立即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并于23时17分派出18位由应急管理局、消防、民兵、民间救援队等联合组成的应急救援小分队,分3组挺进岛石、上溪、新桥等灾区腹地,带回信息。
11日零时5分出发前,队员们在临时指挥部拍了3张合影。“里面的情况非常危险,这可能会是你们的遗照。”赵坚伟的这句话,没动摇任何一个人的心。
跋涉中,手电筒照出唯一的光
那一夜很漫长。夜色像一团浓墨,没有灯光,没有指引,记忆中的道路已面目全非。
手电筒是路上唯一的光源。“雨那么大,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发生。回想起来,才明白当时有多么危险。”张彬祥回忆说,车开到望湖村,公路就断了。两组的12名队员开始步行,一路深入到鱼跳村、东塔村、上溪村、太平村、国石村、玉山村……每到一个村,他们就找村干部了解情况,迅速用卫星电话传回村里受灾的程度,直到最尽头的峡谷源村。
“最难走的是上溪村,虽然只有20多公里的山路,他们却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张彬祥说,原本沿着公路走10多分钟即可到达的村庄,因道路阻隔,需要徒步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他向记者伸出双手,只见满是山石刮破的痕迹,有些已经结痂。
身上背着15公斤的装备,当时这个37岁的男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泥巴,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支撑身体的平衡和重量。“这里的路已经这么艰难了,村里会不会更严重?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赶紧走完这‘该死的’山路。”他对我们说。
时间紧迫,争分夺秒。另一组的赵义等6人也连夜赶往岛石镇深处。他们从龙岗镇的仙人塘附近起步,最终目的地是和清凉峰镇交界的银坑村,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
“一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小型山体滑坡,不能过去的就创造条件翻过去。”赵义说,很多泥潭一脚踩进去,泥巴把大腿都埋住了,其他人手拉手把陷进去的人拉出来。再次回忆,他们已不记得到底经历了多少这样的危险。
“他们以党员和曾经的军人为主,身体过硬,救援经验丰富。里面道路塌方受阻,他们只能徒步进村。”赵坚伟事后向我们说道,“当时我们需要有人进到村里去,让老百姓知道,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
入村后,他们点燃“孤岛”的希望
凌晨5时,雨才渐渐小了下去。赵义一队终于抵达了银坑村。
迎着微弱的光线,这个八尺男儿在一瞬间有些恍惚:曾经山清水秀的小村庄,房屋受损严重,村道上到处都是没到脚踝的淤泥。一幢房子里,一位七旬老人在瑟瑟发抖。队员们立即将身上仅有的一包饼干交给了老人。
村外来人了!消息传得飞快,很快村民们从家里冲出来,围住了小分队的队员。
“你们终于来了!”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泪眼婆娑地冲了上来,紧紧抱住了赵义。
“虽然当过武警,但这样的场面从来没有见过。”听到老人呢喃地说着“谢谢”,赵义这个硬汉刹那间红了眼眶。
救援队随身带着4部卫星电话,每隔1个小时,就会打电话给指挥部报平安。卫星电话对于场地要求高,每次通讯时间也只有短短1分钟,而村里的人员是否安全、道路哪里塌方,就是通过这几部电话,陆陆续续传了回去。
“龙岗桃花溪村附近,共有476名游客受困,亟需救援!”“银坑村房屋倒塌,有人被埋,急需救援!”
……
随着信息不断传回,黑暗中的40座“孤岛”连上了。从省、市到区,再到镇、村的应急系统,终于咬合了最后一块“齿轮”,开始急速转动。
当晚,就有2700名左右的救援人员从省市区各地汇聚而来,集结在昌化、龙岗两地,救援力量分批向40座“孤岛”开拔抢修。
而当“十八勇士”从村子里开始分批撤回时,已是8月11日的下午。没顾得上休息,突击队中的6名消防官兵再次出发赶往下一个受灾点。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个亟待重建的家园。“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他们说。
赵义、李明、项俊杰、梁晓瑞、沈晓斌、郭成东、游子、张彬祥、民安、冯建占、倪煊、张高平、蒋俊豪、张波、童波、吴迎春、汪兴龙、俞皎,这18个负重前行的男人,并不如何惊天动地,却是这一夜里,最让人安心的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