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台风“利奇马”过后 浙江新增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2019年08月20日 06:43:5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施雯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 仅仅12分钟,约1000立方米的土方倾泻而下,山体滑坡真的发生了,8名正在德清莫干山镇上皋村一处50立方米公路小塌方处抢险的人,与灾难擦肩而过。

  他们之所以能及时撤离捡回性命,多亏收到了警告信息。

  这是8月11日中午,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后发生的真实事件。危急时刻,及时发出警告信息、拯救了这8人生命的,是来自我省地质勘查局下属二六二大队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当地政府部门。

  “利奇马”引发的自然灾害导致永嘉、临海、临安多地人员伤亡,其中,临海市东塍镇桐坑村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瞬间压垮了一栋民房,滑坡方量约16000立方米,导致3人被埋;永嘉县岩坦镇山早村因上游山洪暴发、下游山体滑坡、村庄水位陡涨引发自然灾害,损失惨重。

  台风“利奇马”过后

  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了400多处

  昨天,钱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受“利奇马”影响,浙江新增了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4000余人。这些点刚刚完成初步排查,其中大多集中在台州、杭州、温州等地,除了对隐患点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外,还有不少居民或许将面临整体搬迁。

  为什么一场台风之后,浙江新增了这么多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这之前,全省有1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过去的判断标准是这个地方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山体滑动和不稳定;修公路、山脚建房等施工和人类活动有没有造成山体新的裂痕和不稳定。这套标准也是国家标准,施行了很多年。”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坦言,为了防止像临海桐坑村这样的灾害再次发生,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浙江实际的隐患管理新标准。

  新的标准综合考虑了山体高程、坡度、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受灾人口、工程活动情况等因素,特别是小流域上下游灾害链的影响因素。今后,不只要管控地质灾害隐患点,还要管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当灾难即将来临,要紧急转移的不仅是受隐患点威胁的某个村,还有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所有人。这种更改设置的理念,有点类似建防洪大坝,把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提升到500年一遇,也是浙江领先全国的一种探索。

  山区建房要远离隐患点

  整体搬迁仍有难度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资源紧张,山区居民造房子的空间很有限。

  省地质勘查局专家说,山区群众通常喜欢在山脚、河边、崖口等地建房,殊不知这些地方的地质灾害隐患更大。山区修路,农家在切坡造房等行为,都会导致切坡失稳,引发地质灾害。

  今年6月6日,一场大暴雨引发江山贺村镇礼贤村万青山自然村突发坡面泥石流,山脚一幢三层民房的一楼被泥石流淹埋,两名村民被埋。

  地处浙南山区的丽水,早在10多年前就开展以拆迁安置补偿、安排就业等方式,引导山区居民往平原集镇搬迁。

  2017年,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开展了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基本消除3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991处,减少隐患数量4531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3万余人。

  “这些地方的群众,有的已经另择他地建房安居,更多的人则是选择农转非,搬迁到了平原地带的中心城镇生活。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搬迁,一些老年人因为故土难离的情结、长期农村生活的习惯,接受搬迁还有难度。”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浙江,地质灾害高风险态势仍将长期存在,地质灾害防治依然任重道远,地质灾害防治永远在路上。

标签: 地质灾害隐患;浙江;山体滑坡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1908/W020190820285867098171.jpg

台风“利奇马”过后 浙江新增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