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大胆的计划被推出:为杭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并交出了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城市大脑2.0发布,应用场景丰富,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在这半年里,25个部门、13个区市县包括了4个街道,共接入了347个系统;有29个专班,他们的工作中有48个场景,汇聚了大大小小67个部门的数据。制图 田兰芳
系列报道
开栏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7月底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杭州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为“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全会强调,重点要实施十个方面的项目:持续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持续实施“城市国际化计划”,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营商环境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特色小镇,做强做优“城市大脑”品牌,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的示范区,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
潮起钱江,奔竞不息。本报今起将陆续推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造强劲增长极——杭州经济新动能”的系列主题报道,对杭州市下半年经济发展的冲刺动能进行分析阐述。
敢为天下先,勇向涛头立。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当前杭州产业最大的名片是数字经济。杭州数字经济要实现二次攀登、持续走在前列,必须持续推动“三化融合”,完成各项工作的突破。
作为数字经济的实践者,杭州不断挖掘自身的先发优势,以改革为引领、在探索中前行。从“天堂硅谷”到“一号工程”,从建设创新型城市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杭州不断赋予数字经济“头号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占GDP的25.3%,增长15.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快于规上工业8.6个百分点。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由于杭州找准了数字经济的赛道,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高质量。就拿已经运行2年多的城市大脑来说,它已经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大脑能够自动发现110种警情,且从发现至报警平均用时仅10秒钟;去西溪湿地游玩,通过付款码直接扫码,20秒就可以入园……城市大脑让日常产生的数据有了价值,帮助城市做思考、做决策。
1
数据资源驱动引发持续变革
“城市大脑被正式写在文字稿里、被开会讨论,这都是杭州首创。”回忆起城市大脑的诞生,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博士曾这样感慨。
杭州,一场由数字引发的变革悄然发生。
2016年,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大脑。
“把城市大脑写进市委市政府文件的,杭州是第一个。”王坚在多个场合都反复提到这个“第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杭州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并交出了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
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城市大脑2.0发布,它已成长为新的基础设施,管辖范围更广。29个专班,300余人进驻云栖小镇集中攻坚,使城市大脑的逻辑构架不断完善,机制平台不断形成,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7月,杭州城市大脑再度升级。在这半年里,25个部门、13个区县市包括4个街道,共接入了347个系统;有29个专班,他们的工作中有48个场景,汇聚了大大小小67个部门的数据。而城市大脑建设以“五位一体”为顶层架构,即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成为城市数字化的核心引擎。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大脑能够对城市进行全局即时解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缺陷,成为治理城市的资源和能力平台。城市大脑借助“数据资源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资源”的理念,使百行百业在数字化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惠及大众民生。
作为智慧治理的典范,城市大脑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相互孤立的数据资源联通共享,通过建立一个高速运转的城市“CPU”,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让决策更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在杭州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城市大脑正在让杭州成为一座数字系统治理之城。
2
数字治理城市打开新密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城市大脑是我市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它也终将进入“融合万物”的阶段。
便捷的自助入住机极大简化了入住流程,游客只需将身份证在感应区上刷一下,并进行人脸识别,机器上就会显示预订订单,确认支付后,就能拿到房卡入住了。在杭州城市大脑最新的应用发布会上,自助办理入住等一批便民应用新场景上线,引人关注。
便民出行、便捷停车成为城市大脑应用的一大重点。“先离场后付费”,只要车主在城管停车系统内将车辆与支付方式进行绑定即可,目前已覆盖杭州市26万多个停车位,其中包括杭州大厦、西湖银泰、杭州东站等30多个大型停车场库车位。为破题医院周边停车难,城市大脑整合接入杭州市一医院及周边500米范围内的1293个停车位实时数据,通过挂号APP、交通广播、地面引导牌等实时发布停车位信息,引导市民快速找到车位。
此外,通过“非浙A急事通”,杭州以外车辆高峰期能自助申请电子通行证;云栖小镇便捷泊车系统,实现了小镇全域停车位实时调度;萧山特种车辆一键护航,对特种车辆开通智能绿色通道;余杭未来科技城推出的道路延误指数,通过大数据计算实时更新交通方案,能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拥堵路况……
针对游客反映最多的堵车、排队、等候等“痛点”,城市大脑推出了“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等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找空房”小程序找到附近空房;凭预订短信内的二维码,能直接在杭州22个景点的闸机上扫码入园;在75家已完成自助服务升级的杭州酒店,可实现30秒入住。同时,杭州公园卡也从实体卡变成数字卡,在家花一分钟就能办妥。
百姓关心的“看病难”也变得“不再难”。7月1日起,在杭州市245家公立医疗机构,包括38家县(市、区)级公立医院、19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家省级医院(省人民医院)看病,全程只需付费一次,并且可在就诊结束后48小时之内或离院前通过自助机或手机等进行支付。
数字,既是城市活动的轨迹,也是城市治理的密码。杭州正在成为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同时,“城市大脑”正在加速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并定下时间表:到2019年,“城市大脑”在交通治理领域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到2020年,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系统建成投用;到2022年,实现城管等领域应用全市全覆盖,亚运、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从“移动支付之城”“移动办事之城”到“5G之城”,数字经济的基因已被深深植入杭州并使之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样本。
记者手记
让城市会思考 让生活更美好
“人们到城里来,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曾这样阐述城市大脑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杭州建设城市大脑,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显著。城市大脑设计师和建设者们通过融汇各类数据资源,借助智能算法和自我学习,促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
而城市大脑也体现了杭州气质的创新。在过去半年,很难想象在杭州市有25个部门、13个区市县包括4个街道,共接入了347个系统;有29个专班,他们的工作中有48个场景,汇聚了大大小小67个部门的数据。
虽然数据是冰冷的,但服务是温暖的。如今,小到市民的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决策和城市治理,城市大脑已经开始全面、深度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建设城市大脑,建好更要用好。杭州从最初单一运用于交通治堵开始,拓展到目前的全方位、各领域,多点开花,全面推进,城市大脑已日益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金名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数字引擎的高速运转下,杭州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能够提供无限想象的城市,正朝着我们走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