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来到杭州东园小学树园校区。
这里,成为了临时安全应急安置点。
学校教学楼墙上,张贴着临时安置联系表,被疏散的居民可以联系相应的安置联系人。
记者从潮鸣街道了解到,建国北路塌方后,街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下城区政府同时成立应急指挥部,分成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从中午12时开始,陆续有居民来到安置点,进行信息登记,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取饮用水和午餐,现场有医疗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定点保障。
截至傍晚6时,纳入疏散范围的13幢楼房已疏散住户792户。
何时回家?居民淡定表示“长期战斗”
昨天下午,杭州一危房检测公司开始着手对这涉及到的13幢楼进行统一鉴定,最快今天下午会出危房鉴定报告。一旦鉴定为危房,根据等级,需要加固还是需要推倒重建,会严格按照要求来处理。至于网传事故现场周边一幢房子已被鉴定为危房的消息,经求证确定为假消息。
“街道鼓励居民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的也会给予适当补助。剩余的会全部安置到附近旅馆,尽最大努力满足受灾安置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截至昨天晚上9点30分,共有730余户到安置点进行了登记,其中130余户安排旅馆住宿,600余户自行解决。
其中,城市花园酒店一共准备了50间房,安置树园小区的部分居民。
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等着所有的居民,直到安排好每个人的住宿,无论多晚。
至于居民们何时能回家,还能不能回家,谁也说不好。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已经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
住了30年的两个老邻居: 非常时期,熬一熬就过去了
城市花园酒店里,灯火通明。三三两两的居民吃完饭凑在大堂里聊天。66岁的老吴和86岁的赵奶奶是30幢1楼的邻居,正讨论着房子的事。
“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现在有地方住,有地方洗澡就非常感谢了。”老吴说,他从小就住这里了,后来拆迁,又在这里住了30年。
“现在是非常时期,熬一熬就过去了。”老吴吃着盒饭,挺理解街道的工作,“安置我们,他们还要继续忙,还不知道晚上有没有得休息。就算不提供饭,我们自己找地方吃也没关系,最主要的是人安全。”
老吴的老伴、66岁的赵阿姨打开了暂住的酒店房间门,让记者看。
房间空间不大,但配备齐全,烧水壶、冰箱,应付简单的生活完全够了,“双人床也挺干净的。我们老两口住完全可以了,东西很全的。我们回家拿了几件衣服和要吃的药。”
赵阿姨说,家里墙上的裂缝已经有2厘米左右宽了,地上也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缝,“想要住回去估计不太容易了。”
大口吃饭的吴大姐: 有吃有喝不担心,能回来时再回来
66岁的吴大姐拿到盒饭,便大口吃了起来:“我一饿就头晕的。”她和女儿住在树园28幢。一大早,女儿上班,她也出门办事了,一直到下午四点半才回来。“家都进不去了,就这一身衣服,晚上还不知道怎么办,先吃了饭再说吧。”吴大姐边吃边说。
她还在等着女儿回来,一起想办法,“有吃有喝,也不用太担心。就是没换洗衣服,这么热的天,有点受不了。”
王女士是湖北人,一家租住在树园29幢,早上带着2岁的儿子浩浩去上早教,回来就看到乱哄哄的场面。傍晚5点多,家门依然进不去,只能来安置点。王女士背着浩浩的小书包,里面就装着水杯,“晚上我们自己找地方去住了,等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了再回来。”
合租的3位年轻姑娘: 做好短期内住不回去的准备
小杨、小张、小申是三个年轻的姑娘,就在附近上班,三个人是同事,一起合租在36幢7楼。“网上看新闻才知道出事了,我们中午就赶回来了。当时不让进,我们下午也没心思上班,就一直在刷这个消息。”小杨说,傍晚6点下班,她们回去拿了点换洗的衣服和护肤品,“我们可要做好长期不回去的准备呀!”
淡定的金师傅: 谁能想到出这事 我不担心
昨天傍晚6点,摇着扇子的金师傅显得挺淡定。
他住树园31幢3楼。“谁能想到碰上这个事情。”金师傅65岁,退休工人,和老伴1995年就住进了树园小区。
昨天中午,金师傅睡眼惺忪,刚准备起床。楼下的保安急匆匆来敲门,边敲边喊:“快下楼快下楼!”敲了几下,他又去敲隔壁居民的门。
一脸懵的金师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跟着老伴下了楼,穿了拖鞋,拿了扇子,老伴还带上了手机和水杯。
出了门,他才闻到浓重的煤气味,“听邻居们说,房子都歪了,赶紧走。”
到了安置点,金师傅从卫生医疗点免费领了高血压药。
“虽然出了事情,但我一点也不担心的。钱包、手机在家里,反正门就算开着也不会有人偷,政府会处理好的。”金师傅挺坦然,女儿也打过电话了,说下班过来看他们,“50平方米的房子,这下是住不了了。可惜了,去年刚花了十几万装修。最重要的是没出什么大事,人也都安全。”
昨晚6点半的安置点,28、29幢的居民率先吃上了晚饭。牛肉、豇豆炒肉、花菜、冬瓜——大家领到了一份挺丰盛的盒饭。
也许这是很多人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晚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