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听她们讲自然的故事,也听听她们与自然的故事
一张张志愿者名片,组成了杭州的“绿色名片”
2019年09月04日 08:43:07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边晓丹

图片由志愿者本人提供

  2018年4月,“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启动,之后,公益行动走进景区、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在杭州各个角落传播绿色公益理念。

  绿色理念的传播需要充满热情的公益使者。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许多“绿马甲”志愿者与公益行动同行,深入景区、校园、社区,带着家长和孩子们观鸟识花,贴近自然的真实与美好,探索自然的种种奥秘。

  这是一群离我们最近的自然教育志愿工作者,他们以各具特色的自然名与市民、游客交流,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每一次,他们都带着自然的故事靠近,事实上,他们也有着与自然相关的故事。

  近期,我们正着手整理优秀“绿马甲”志愿者的故事,希望这些平凡却包含对自然热爱之情的故事,能再次唤起大家对于自然的崇敬与向往。这一期,我们将介绍4位女性志愿者,她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志愿者名片

  姓名:陈燕

  自然名:沙枣

  个人介绍:参加自然教育3年,成为“绿马甲”志愿者1年多,已在杭州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数十场,是最受欢迎的“绿马甲”自然教育员之一。

  个人感言:对植物保持终生的热爱,并能将这种爱扩大为对万物和对社会的热爱,善待自然、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蓝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这不是腾格尔《天堂》的歌词,而是陈燕自小生活的环境——天山之下。

  “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能在不毛之地生根发芽,形成戈壁上的小小绿洲。”陈燕说,这就是沙枣,一种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植物。正因如此,她对沙枣印象深刻,也将它作为自己的自然名。

  对于陈燕来说,大自然是儿时的游戏伙伴,也是成年后的心灵伴侣,这份亲密情感随着时间不断积淀,又如潺潺小溪细水长流。

  2013年,陈燕来到杭州。杭州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但令陈燕困惑的是,生而坐拥闻名天下的西湖胜景,杭州的孩子为什么对身边的自然风光无动于衷,却对手机爱不释手?

  2016年,陈燕参加了某自然教育机构的志愿者培训,有趣的自然课程让她觉得好玩之余,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参加自然教育的想法因此萌发。

  大自然是一部无字的书,只有善于观察、执着于探索,才能领略到它的精彩之处。对于认识自然,我国的先贤早就提倡,孔夫子推荐弟子们读《诗经》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书中包含了大量自然知识,能够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然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旦被打开,新的感悟便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对于这一点,陈燕感触更深。“记得有一次参加志愿者培训,带队老师让我们认识花朵的构造,有些花可以让特定的小虫顺利吃到花蜜,同时让小虫帮着完成授粉。这种协同演化,真是太神奇了!”陈燕说,随着学习的深入,她越发感到,自然教育不但能带人们回归自然,更能让人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自然。”

  “我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孩子们从电子设备里‘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喜欢上大自然。”陈燕说,“我不排斥现代科技,但是人的空余时间应该有更多事可以做,在真实世界里体现自己的价值。”

  志愿者名片

  姓名:胡晓娇

  自然名:Rosa

  个人介绍:从事自然教育3年,在一次次的“绿马甲”志愿服务中,她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与尊敬,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个人感言: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自然是一个摇篮,人类只是摇篮里的孩子。人类想要好好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护自然。

  初见胡晓娇,不少人便会被她身上那种巨大的反差感所吸引——她貌如其名,身材娇小,可只要她一开口,你便会发现,那个小小的身体里藏着一个很有力量的灵魂。

  “我很喜欢蔷薇、月季和玫瑰。”胡晓娇说,因此,她将蔷薇科植物的拉丁名Rosa当成自己的自然名。

  胡晓娇的外婆家位于台州天台的一个山坳里。小时候,她每年都会去外婆家过暑假,田埂、野花、野果、小伙伴,外婆家的暑假成了她童年对自然最美好的记忆。

  大学时期,胡晓娇学的是园林相关专业,然而,毕业之后,她并没有踏上园林景观设计的路,反而一头扎进了自然教育的圈子。“早些年的自然教育其实蛮简单的,就是带大家认识一下植物,去自然环境里走走看看。”与自然接触越多,胡晓娇就越不满足于此,她希望自己能见识更广、走得更远。

  去年,“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市招募和培养“绿马甲”志愿者。得知这个消息,胡晓娇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了杭州第一批“绿马甲”志愿者。“我很想把我的童年记忆分享给现在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自然的魅力。”她说。

  胡晓娇记得,她曾给孩子们开过一堂叫作自然冥想的公益主题课。“一开始,小朋友都不知道什么叫冥想,特别是男孩子,很活泼。可是,当课程真正开始,经过引导,所有孩子都能沉静下来了。”胡晓娇说,“我甚至告诉孩子们,只要足够静心,甚至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

  胡晓娇的话并没有夸大其词,冥想时间结束后,真的有两个小朋友兴奋地说,他们听到了杜鹃花开的声音——那个季节,正是杜鹃花盛放之时。陪着孩子来听课的家长也十分激动,他们觉得自己很久都没有那么放松过了,安静下来的感觉竟然这么好,自然的力量原来如此神奇。“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胡晓娇说。

  志愿者名片

  姓名:王一燕

  自然名:甜馨

  个人介绍:植物园里长大的孩子,去年8月加入“绿马甲”志愿者队伍,多次带队开展自然认知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个人感言:亲近大自然,犹如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花草是那么悠闲自得,落叶是那么自然优雅,夜晚是那么恬静安逸。

  不同于抱着逛公园心态走进杭州植物园的市民和游客,王一燕是地地道道在植物园里长大的孩子。“原来植物园里有一些老房子,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说起这些,王一燕的语气还是颇为自豪的。小时候,植物园就是王一燕的乐园。她经常翻墙到院子外玩耍,摘花、捉昆虫,这些都是她最爱干的事情。

  成为“绿马甲”志愿者,对王一燕来说有点意外。“第一次了解‘绿马甲’,还是通过女儿同学家长的推荐。”她说,当时对于“绿马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听说“绿马甲”把大本营扎在了植物园,她突然觉得这就是一种缘分,“我对植物园有很深的感情,‘绿马甲’志愿者的总部设在植物园里,让我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将王一燕真正拉进了“绿马甲”大家庭。穿上象征志愿者身份的绿马甲,王一燕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经历着自我成长。“成为‘绿马甲’志愿者,这本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和其他志愿者工作有些不同。”她说,“我首先要和自然成为朋友,才能把自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成为志愿者有40多个课件需要学习,内容虽然很多,但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很多知识还能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

  “我的生活正慢慢趋于平淡,有时候甚至会失去激情,但成为‘绿马甲’志愿者后,我觉得我还很年轻,特别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和他们是同龄人。”王一燕开心地说,每次带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这让她很满足,“我不喜欢给孩子讲植物的学名、植物的分类,我喜欢用简单的语言,给孩子们讲植物好玩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记住甚至喜欢上各种植物。不少孩子已经好几次参加我带队的活动,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志愿者名片

  姓名:郑海鸿

  自然名:海鸥

  个人简介:土木设计师“误入”植物圈,加入绿马甲1年多,带队活动近20次,为200多名家长和孩子带去了有趣的自然体验。

  个人感言:一草报春到,荷花映夏灿,一叶知秋深,松柏为冬白。大自然之美,妙不可言!

  郑海鸿对于大自然最初的认识,是山前屋后的各种草药。当家里有人感冒,郑海鸿的父亲就会到山上去找些中草药。“枇杷叶和茅草根一起煮了吃,就可以治疗咳嗽,车前草能清热解毒,鱼腥草可以治咳嗽。”郑海鸿对各种草药的功效如数家珍。

  与草药有关的童年往事,成了郑海鸿的志愿服务特色。后来,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孩子和家长讲身边那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到底有怎样的神奇功用。“我会根据不同季节的植物生长情况,事先准备当天主讲的植物。比如,春天多讲一些十大功劳,夏天杜若长得最茂盛,我会和孩子多讲讲杜若。”郑海鸿非常有心,她还会自己设计一些内容,比如,搜集一些植物相关的诗句,在带队讲解植物时分享给孩子们。

  郑海鸿热衷于观察自然。“平时,我就会全过程观察记录,比如一些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样子。然后,我会用图片、文字等形式,把这株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们听。”她说,给孩子们讲课,不能照着书念,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观察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哪里,自己就讲到哪里,“我是一名土木设计师,平常多和工人们打交道。现在,我打交道的对象多了,那就是孩子们。”

  为了和孩子们打好交道,郑海鸿格外用心。“我喜欢在带队时,穿插一些自然相关的游戏。这样,孩子不仅玩得开心,听得也很投入。下回再碰到他们,我会发现,之前讲的东西,他们都记住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棒!”她说,“这大概就是自然教育的意义。”

  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之“绿花园计划”

  “绿花园计划”是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的原创项目,旨在打造家门口的自然教育基地。本项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共同发起。

  “绿花园计划”凝聚了自然教育专家、园艺师和社区居民的心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社区、学校的空置地或者荒废地进行花园改造。改造后的花园将植入一连串的趣味活动和自然教育主题课程,以实现公众、志愿者和美好生态环境的共创、共建、共享。

标签: 志愿者;马甲;胡晓;孩子;公益行动;绿马甲;杭州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1909/W020190904383301811953.png

一张张志愿者名片,组成了杭州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