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多跑一次”跑出优质营商环境。记者 李忠 摄
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一面镜子,也直接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
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起步,近年来杭州营商环境实现了飞速优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更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如何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携手上海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杭州新的课题。
“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高度
在杭州的创业圈,流传着一句非常温暖的政府承诺:“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这不仅是杭州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杭州政府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的真实写照。
今年年初,“首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专题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的《首届(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杭州整体营商环境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事实上,放眼全国,杭州的营商环境也在近年的各类榜单中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去年以来,杭州出台了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指明了未来几年杭州在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等六大举措、28条具体措施。
根据杭州市审管办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杭州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车驾管业务、婚姻登记等250多个事项已实现全市通办;全市已经设立了20个长三角一体化“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30项企业事项、21项个人事项在长三角城市群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
营商环境“一体化”提出新要求
一子落,满盘活。“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撬动了杭州各个领域改革,但摆在杭州面前的“一体化”三个字,要的不仅仅是自我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频频见诸报端,扎根于上海的浙江企业家吕彪已经不满足于“在上海服务长三角”。今年4月底和5月初,他创立的上海星月投资聚焦金融和文化产业,先后在杭州西溪成功布局两个园区项目。
“从决策到行动,我们能这么快走向长三角,离不开如今整个长三角地区出色的营商环境。”吕彪说,以杭州项目为例,办理营业执照的所有前置手续都在网上完成,公司在北京、上海的董事在网上签名即可,最后由杭州当地员工“跑一次领证”。
“我们一直觉得上海是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地区之一。如今在长三角,更是感受到各地营商环境在齐头并进、你追我赶。”吕彪说,“我觉得,长三角营商环境向着最高标准的一体化,对企业来说就是最要紧、最好的一体化。”
对标营商环境最高标准一体化,长三角各地还需携手努力。
“目前,三省一市制度环境有差异,除了法治化水平不一,政策不一致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专项政策多是基于竞争、少有针对合作,只惠及本地企业,普惠性不足。对营商环境的评估也是各有各的指标体系,彼此之间缺少一致性。此外,统一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公共服务整体性也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一体化大背景下的新问题,邵志清建议各地要加快梳理各自的法规、规章,对影响一体化发展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规范做好整合归纳,统一内容,趋同操作,加快构建统一的制度环境。同时对标世界银行标准,结合长三角区域实际,研究制定、分工承担相关的指标分项,形成统一的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先行先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上海或国际一流标准,杭州现有的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加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认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当下杭州需要联手上海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按照国际规则、国际惯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改革经验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推进两地创新性举措,形成制度创新的叠加效应,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改革样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