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站派出所民警近日遭遇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杭州李女士(化名)发现小孩没去上学,通过手表电话上的定位发现,儿子出现在杭州火车东站,而且是被孩子的奶奶带走的。原来,事发前一天晚上,孩子没按老师要求写作业,李女士忍不住发火打骂了几句,在一旁的奶奶心疼孙子,一气之下准备把孙子带回江西老家,上演了一出“逃学记”。
看着报道,脑海里浮现出妈妈打骂孩子的场景,这幅画面很多人想必不陌生。辅导孩子做作业,大概是这世上最累的工作之一了。其往往以和风细雨开始,以暴风骤雨结束——一开始是细声细语、循循善诱,教着教着实在按捺不住内心怒火,要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作,要么逐渐提高声调,直至嘶吼嚎叫。这一场景,在许多有孩子的家庭里,循环往复地发生。相信这位带着孙子逃学的奶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才决心救孙子于“水深火热”。
奶奶这么做固然不妥,却不必苛责,她就是心疼孙子。李女士,教育孩子心切,也可以理解。何况,单纯批评她们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孩子回去后,一样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妈妈依然要面对怎么督促孩子做作业的问题。这背后的根源,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出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普遍焦虑所致,在这样的氛围下,又有多少家庭能够超脱于外?
那么,当下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从何而来?原因有很多。例如,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学生和家长压力倍增。要想考上好大学,就要上各地的前几所高中,要想上前几所高中,就不能不抓早抓小,为了抢占优质教育资源,不拼不行。又如,在高考压力不减的背景下,片面的校内减负导致教育功能转移,课外培训班剧增。现在的中小学生,不是在上学路上,就是在上课外培训的路上,孩子累趴下,家长也累惨了。
在孩子和家长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仍有些机构在刻意营造教育焦虑气氛。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口号。既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要从小抢跑,幼儿园开始报幼小衔接班,小学一年级开始报奥数班,二三年级开始学四五年级的知识……家长的焦虑症,成全了培训机构的大市场。并不是说,这一切全都是培训机构的阴谋,但压垮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类似的论调。
“奶奶带孙子逃学”的事情发生后,有人跟帖说“心疼妈妈”。这话的意思或许是觉得当妈妈不容易,这么辛苦教育孩子,婆婆还来“捣乱”。相比之下,我更心疼的是孩子,他们才是直面当下教育问题的“当事人”。也许我们当家长的,有必要多作自我反思:在这场教育“持久战”中,我们真的做对了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一定要让孩子累垮在起跑线上?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如此焦虑,一切反倒豁然开朗。
在这场教育“持久战”中,我们真的做对了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