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大山深处,蜿蜒盘旋的山路间,接近90度的急转弯一个连着一个。
这条山路是连接山里各个村寨与县城的唯一通道。从大山里驶出来,熟练的汽车司机也需要开2个多小时。
路的尽头,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依山而居。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成了许多孩子从小到大的愿望。
瑶族女孩吴新美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高考放榜后,她成了黎平县雷洞乡第一个瑶族女大学生。开学离家前,她给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满怀深情地感谢了对口帮扶黎平县的杭州援黔工作队下城工作队,让她这个山区女孩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充实和自豪。
9月下旬,记者赶赴贵州,走进大山,探寻这封信背后的故事。
敲着锣送助学金
帮扶教师:“要让村里人知道,女孩读书好,比出嫁更风光。”
“慢点开!慢点开!”9月24日,去吴新美家的路上,望着前方一个个急弯和路旁的山谷悬崖,记者紧紧攥着车上的把手。坐在副驾驶位的杭州下城区风帆中学政治老师潘建平却面色如常,“你看你脸都白了,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现在已经习惯了。”
潘建平是2018年7月来到黎平的,在黎平二中挂职担任副校长。2013年起,杭州市下城区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和省委、杭州市委的安排,对口帮扶黎平县。2018年起,下城区共派出了32人次的党政干部、老师、医生等来到黎平挂职,挂职时间从1个月到3年不等。除了潘建平,目前下城区还有4位老师在黎平挂职。
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黎平挂职担任教科局副局长的陈音老师,是当时教育帮扶的带头人。挂职以来,除了听课上百节和组织20多位杭城名师名校长在黎平开设优质课、讲座,她还带领扶贫老师们调研了40多所学校。走访调研中,每个人都穿烂了好几双旅游鞋。“大山深处的一些村落较为闭塞,村民甚至认为女孩早嫁早婚好。我们对黎平县部分少数民族村落适龄女生受教育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个村竟然只找到1个高中女生,女大学生1个都没有。”陈音告诉记者。
“现在的适龄学生是我们将来实现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教育帮扶,一个都不能落下!”在杭州市下城区扶贫干部们的倡导下,“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应运而生。今年3月,下城区帮扶黎平工作队确定了黎平县女孩入学率相对偏低的6个乡镇12个村作为捐助范围,对初中应届毕业至考入大学的女生分别给予3000元至8000元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8000元意味着什么?按照当地最新的脱贫年收入标准,这笔助学金几乎可以让2名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对原本希望早点嫁女儿拿彩礼的家长来说,这是最为现实的激励手段。
今年8月,黎平县7个村的29位女生领到了助学金,其中有14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黎平县教科局和下城区帮扶黎平工作队的干部们带着锣鼓队热热闹闹地兵分数路“送钱下乡”。
把这个“大红包”敲锣打鼓送上家门,是下城区帮扶教师想出的主意:“我们就要让村里所有人知道,女孩子读书好,可以比出嫁更风光。”
感恩之心化为书信
女孩父亲:“我以前都没想到,女儿是发自内心地渴望读书!”
雷洞乡戏劳村,一个瑶族的聚居村落,房屋一家一户成行排列在山坡上。9月24日中午,历经近3个小时的山路颠簸,记者来到了这里。
没有想象中的宁静,村口的道路上堆满了沙石,不少房屋中传来电钻声。在吴新美昏暗的家中,她的父亲吴谢伍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起女儿上学时的波折:“2013年女儿小学毕业时,村里与她同龄的小姑娘有的都订亲了。我们确实犹豫过是否要让孩子继续上学!”最终,在外打工的经历使他下定了决心,“城里的孩子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这天中午,吴谢伍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起在家中吃午饭,大家蹲坐在一块桌板前,边吃边驱赶着周围的苍蝇,“山里环境和城里没法比,所以只有读书走出大山,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吴谢伍说。
女儿考上大学,吴谢伍长出一口气。8月21日,下城区帮扶黎平工作队的干部送助学金上门时,听着女儿对父母的感谢,这个瑶族汉子湿了眼:“我以前都没想到,女儿是发自内心地渴望读书,读书以后又是这么懂事!”
吴新美就读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位于黔西南,从黎平出发,需要到相邻的从江县乘高铁去贵阳,再从贵阳乘坐6个多小时的大巴才能抵达。几番辗转,记者在位于黔西南安龙县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安龙校区见到了吴新美。
圆圆的脸蛋,嘴角不时露出的笑容,这个乐观的姑娘回忆起上学路上的辛苦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我从家到学校赶了一整天的路!报到那天我4点多就出发了,到学校天都黑了。”
尽管如此,吴新美却觉得自己实现了梦想:“上大学是我的一个梦想,‘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减轻了父母供我读书的压力,鼓励了更多女孩继续读书,我希望未来也能成为播撒知识的人。”
离家上学前一天,吴新美提起了笔,把对浙江爱心人士的感恩化为了一封写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感谢信。她回忆道,自己写信的时候一气呵成,不到1个小时就写完了这篇洋溢着感恩的信,“写的时候,想到我没能继续上学早早嫁人的同学,想到父母在外起早摸黑供我上学,我一直在抹眼泪,写完信纸都湿了……”
当一名小学老师,是吴新美的另一个梦想。今年7月,她在村里当了一个多星期的代课老师,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她越发感觉到了动力:“毕业后,我要回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
精准帮扶用心用智
当地干部:“杭州的朋友是真的来帮助我们的!”
吴新美的故事是下城帮扶干部扶贫工作的缩影。走进大山,下城社会各界的力量,正在给黎平当地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
即使在下乡路上,来自杭州下城区艮山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瞿如珍依然时刻盯着自己的手机。他正在为当地学校设计一套教育信息化系统,手机里密密麻麻列着数十件系统建设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我们在想办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视频课堂’得到杭州老师的授课。”
帮扶领域不只有教育。“从产业发展、居民就业到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杭州的帮扶团队都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了福利。”雷洞乡乡长潘佩清对记者介绍,“特别是周副县长来了以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是真的来帮助我们的。”
潘佩清口中的“周副县长”指的是下城区干部周国江。2018年4月,周国江来到黎平开始为期3年的挂职工作,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到任以后,周国江跑遍了黎平的25个乡镇(街道),对接上百个产业项目,参与座谈、调研两百余场次。“短短一年多时间,他白头发都多了不少。”潘佩清说。
帮扶不仅仅是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在精准发力的同时,强化当地的“造血”功能,为黎平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2018年6月,周国江来黎平没多久,就促成浙江小巷三寻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和黎平县侗品源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结为了对口帮扶“姊妹花”,共同培育文创IP、培训从业人员。黎平县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5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了黎平及黔东南州的各式农产品,这些产品将由杭州与黎平当地国有企业共同成立的贵州空杯扶投电子商务公司,抓住消费扶贫的机遇,通过互联网销往东部沿海地区。而在黎平县龙形异地移民安置点的杭黔扶贫协作产业园内,300多名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的移民在龙形社区工厂里工作,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是帮扶干部们引进的4家制鞋制衣企业。
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9月,杭州市、下城区两级共向黎平县精准投入帮扶资金1亿余元。其中,项目帮扶资金9400余万元,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40余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此外,还募集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并促成50余家杭州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民生事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帮扶、公益帮扶等途径与黎平县118个深度贫困村、93所学校、25所卫生院结对开展精准帮扶。
在当地的深度贫困村九厥村,有两座石桥,桥上有两块村民自发挂上的牌子——“东恒一桥”和“东恒二桥”。这两座在孩子上学必经之路上的桥,是村子的名誉村长、杭州东恒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荣2018年捐建的。2018年以来,赵建荣每年捐助黎平100万元,除了修桥,这笔钱还化作了冬日的棉衣和“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的启动资金。
扶贫必扶智。在下城帮扶干部们的眼中,帮扶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周国江介绍,下城区正在积极募集更多资金,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口帮扶中,后续他们计划为“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找一家专业的代管基金会,专门负责整个公益项目的运营和对受助女孩的跟踪。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攻坚这项工作中,使大山深处不断“飞出金凤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