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全民”摇号,意味着今后能不能上民办学校全靠手气,而且拼手气还要冒一定的风险——参照今年小学的“公民”同招政策,万一没被民办录取,再回学区对应的公办学校,录取时会排在同类生的最后面,换言之,公办学校如果出现一表生爆表,这些被民办退回的孩子就可能被调剂。
要规避上述风险,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挑一个对应小学和初中都靠谱的优质学区。因此,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双优学区房”。
部分心思活络的杭州家长,这几天已经盯上了“双优学区房”。还没买学区房的,调整了选择标准,已经入手的,也开始考虑要不要换一套,想把小学“单优”换成小学初中“双优”学区房。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张女士,有个刚满2岁的宝宝。早在宝宝出生前,全家人就买下了一套热门小学的学区房。“当时没太考虑初中的问题,一来觉得还早,二来反正还有民办备选。”听闻新政官宣,张女士第一反应就是去确认这所小学的对口直升初中,然后就开始和老公商量换房。
她的理由是:“目前学区内的小学口碑不错,但就是因为热门,我觉得以后升公办初中很可能发生一表生爆表的现象,而且这所初中不太符合我的要求,所以趁女儿还小,想再换一套。”
这次换房,张女士一家考虑的不仅是学区对应的公办小学,还有对口直升的初中。“公办初中一般是和小学对口的,所以我预备先选定目标初中,根据初中挑小学,然后根据选定的双优学区挑合适的楼盘。”
房产中介咨询量增加,个别房东已经考虑提价
“公民”同招、“全民”摇号对学区房市场到底会产生多大影响?11月20日,记者跑了多家房产中介,发现买家咨询量确实有所增加,但只有个别房东表达了提价的意向,暂时影响不大。
我爱我家狮虎桥店的工作人员透露,有些家长觉得民办没保障,最近来问学区房的确实比平时多。
“买家咨询量确实增加了。主要是杭十三中对口的小学学区咨询人多了,越小的房源,看房的越多,对住的需求还是没有很大。”链家求智巷店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早上就有一位妈妈来看房,她的孩子明年上小班,一连看了四套房,主要考虑学军小学,比较着急。”新政敲定后,这位工作人员平均一到两天就能卖出一套房。来咨询他的家长一般孩子在2岁左右,担心热门学校一表生爆表,对落户年限的要求会比较高。他一般建议客户尽快下单,因为政策卖家也知道,涨价的可能性大。
在边上的我爱我家求智巷店,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有个别房东这两天在考虑提价。“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他不着急卖,二是觉得是‘双优学区房’不愁没人买。不过,类似情况还只是个别现象。”
春季班续报率不到7成,小升初培训拓展初中市场
记者还去几家培训班转了转。“全民”摇号,是等候区的家长们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面对幼升小还是小升初的爸妈,都如此。
在一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几位家长凑在一块,边等娃边聊寒假计划。
“本来考虑让女儿读民办的,所以来学几个特长,希望将来面谈的时候能派上用场,明年看来铁定没用,寒假班我不想给她报了。”一位妈妈说。
一旁的另一位妈妈附和:“我也不想给儿子报班了,省下的钱,够我们全家出门玩一趟。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坐在不远处的一位爸爸乐了:“我头一回在培训机构里,听到家长讨论寒假去哪里玩。”
记者现场询问了10位家长,考虑适当减少学科培训班,或者预备转报其他兴趣类培训班的有将近一半。
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变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培训班的生意。钱报记者向几家以小升初培训为主营业务之一的机构了解情况。
其中一位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说:“情况不太好,尤其是小学数学。这次官宣刚好赶上春季班续报,老生的续费率还不到7成,而以往都是在9成以上的。”
其他几家机构负责人则表示:“有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段,中低年段没啥变化。”“确实有来退费的,不过人数不多。”
但几位负责人倒没有因此慌了手脚:“因为风声传出来也不是一两天了,所以我们早就有了转型的准备,几个月前就开始拓展初中培训市场了,有部分六年级孩子学初中内容的。”
眼看“小升初”培训偃旗息鼓,希望初中阶段的超前学习不要前赴后继。
记者手记
给家庭一个机会
重新审视教育的初心
一份关于杭州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曾在家长间流传。
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在8~10小时,每周一两次的课外培训,平均每周要学习6天,再加上上下学路上的时间,小学生每天的“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上。
初中生,他们可以说是社会上最辛苦的群体之一,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约10小时,如果加上课外补习,初中生平均每天学习达11小时,每周工作6天,是高强度、高竞争,甚至机械繁琐的脑力劳动。
对照我们身边的孩子,你会发现,情况并没有好多少。
这些年,教育部门多次出台减负措施,但无奈的是,校内的负减下来了,校外的加上去了,老师给的少了,家长给的却多了。
对于减负,社会舆论普遍持赞成态度。可一旦具体到个人,家长、老师甚至学生自己,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回老路。
减负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背后,有深层的思维习惯、文化与经济因素的牵引。
中考的压力,高考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在一层层前推。在重压之下,一部分家长把对孩子未来职业生活和经济社会地位的期望转化为对子女学业成就的期望。
教育,何时能回归到原点,真正为了人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生活和心态都开始有了变化。很多人的焦虑切切实实得到了安抚,让一直“冲在路上”的状态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教育孩子的初心,慢下来,让孩子看看生活里的风景。
有位妈妈说,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就从内心深处,改变几十年里已固化的观念。“整个社会风气改变了,不再一味追求名利、地位,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尊严地幸福生活了,教育才会变化,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搞教育的,其实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所做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尽快和理想近一点。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肯定也会有反复,但希望曲折的一路,指向的是理想的方向。(记者 金丹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