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1日电 题:一块雨棚里的基层治理密码
“我就不信这个邪了!”第三次站在401室的门口,潘大姐心里暗暗给自己打着气,“这个事今天必须有结果!”她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那扇灰黑色的防盗门。
潘大姐大名潘美华,是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浙大御跸社区的“金牌”纠纷调解员,而让她三顾401的操心事,是一块雨棚引发的一场邻里纠纷。
几个月前,御跸社区某楼的401和其楼上的501来了一次小型“火星撞地球”的冲突——
家住401的朱师傅发现自家雨棚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破洞。他怀疑是5楼在晒酱肉时掉下来东西砸坏的,于是他到501找住户祝女士商量赔偿一事,祝女士当时表示愿意出500元补偿修补这个破洞。
事情看似和平解决了,然而当朱师傅不断打电话询问雨棚修补价格时,得到的答复都是雨棚补不了,只能整块换,而换一块雨棚最少要2000元。
无奈之下,朱师傅要求楼上住户将雨棚赔偿价格提高到2000元。这下,祝女士干脆不认账了,直接对朱师傅说:“你有证据是我楼上掉下的东西砸坏你雨棚的吗?”
于是,火药味就噼里啪啦撞击出来了——
“楼上的,没有2000块钱,咱们没完!”朱师傅气呼呼把门一摔。
“楼下的,你没有证据我凭啥赔钱,随便你好了!”祝女士气鼓鼓把门狠狠一锁。
在江南的绵绵阴雨中,未及时修补的破漏雨棚将朱师傅的心情搅得更湿溻溻的阴郁一片。
“官司”打到了社区党委书记李琳那里,李琳请出了大名鼎鼎的潘大姐。
“我们这个小区居住着4100多户居民,社区干部只有12名,小纠纷社区干部可以调解,但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事,我们一般会请社区‘三和交流室’义务调解员帮忙调解。”
“三和交流室”,是御跸社区一群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居民骨干发起成立的志愿者组织,专解邻里纠纷。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小区和谐是他们的目标,人称潘大姐的潘美华因调解水平高而名声响当当。
潘大姐接到任务,二话不说就风风火火敲开了401的门。
不过这第一次,潘大姐在浓烈的火药味中“败退”了下来。
“两边根本不听劝!4楼朱师傅坚持要5楼住户赔2000元,不然打官司;5楼祝女士咬死不是她家砸破的,要打官司请便。”
潘大姐在家想了好多天,忽然有一天她一拍大腿,找到一把卷尺直奔401。
第二次到401,她在朱师傅满眼疑惑的注视下,抿着嘴一声不吭把那个雨棚的长宽都细细量好,又一声不吭地走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潘大姐一有时间就拿着“核心数据”,到市场上了解同类型雨棚的价格。问了一家又一家,潘大姐心里慢慢有底了。
“第三次登门,我就很直接和朱师傅谈了,我说你没有5楼砸破雨棚的证据,而那几天杭州市刮大风,有可能是其他楼层掉下来的或者其他地方刮过来的东西砸破了你的雨棚。另外,你的雨棚已经用了四五年,按2000元一块标准折算,也就只需赔500元左右,而且市面上换一块雨棚也不要那么高的价钱,最便宜千把块钱的事。如果打官司,你费时不说,败诉了你还要付诉讼费。”
转过身,潘大姐又到5楼,和5楼祝女士也摊了牌:现在物业可以明确6楼没住人,如果4楼要打官司,也就是5楼和7楼的住户一起承担,如果要赔偿也就是一户各出1000元,那就不是500元的事了,打官司你还要请假应诉等,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建议你还是考虑适当赔偿为妥。
几天后,信心满满的潘大姐再次召集双方商谈,最后朱师傅同意500元赔偿款,祝女士也爽快支付了款项,双方握手重归于好。至此,一块牵扯三四个月、两个家庭的雨棚纠纷,终于调解落地。
“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以规范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抓手,一群热心肠、能力强的志愿者有执行力,这就是这起雨棚纠纷背后的基层治理密码。”李琳说,群众事看小实大,如不及时处理,年年投诉不说,有些还可能演化为暴力冲突或干脆成为上访维稳对象。潘大姐这样的志愿调解员,可以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助手、服务群众的帮手、调解纠纷的能手。
据了解,浙大御跸社区“三和交流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预防社区矛盾500余起。而以“三和交流室”调解为依托,该社区着力打造楼道家风文化、亲善邻居节,建强楼道党支部和楼道自治会等组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度逐年上升,居民投诉量比过去下降50%以上,刑事犯罪率多年为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