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记者 陆遥 通讯员 魏艳苹)“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我心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12月16日下午,在杭州良渚遗址监测管理中心举行的学术讲座上,国际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先生的话掷地有声。
12月16日,科林·伦福儒来到良渚作学术报告。
当日,“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行”活动在良渚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专家学者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应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伦福儒做学术报告,从世界史前史语境中讲解良渚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这是伦福儒第三次来到良渚,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到访。大咖来了,现场一票难求。会场原本安排了100多张凳子,最后一加再加到了160张,仍然不够。
12月16日,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专家学者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创始院长……伦福儒的头衔很多,但是最为我们熟悉的还是那个非官方的身份——良渚的老朋友。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似乎已经把5000多岁的良渚,当作了自己的“忘年交”。“每隔几年来到良渚,都能欣喜地发现一些新变化。”正如伦福儒对后申遗时代的良渚充满了新鲜感一样,记者也很好奇——当下,以伦福儒为代表的国际专家以及整个世界,对于良渚又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比较研究
让历史遗迹跻身世界史前史“朋友圈”
“良渚,有点像威尼斯。”虽然伦福儒自谦地表示自己并非良渚研究的专家,而是她的仰慕者,但是作为考古界的权威,伦福儒总是有独特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老朋友”——良渚。
“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令人叹为观止。现在推断,良渚人用船来运输稻米或者其他材料。所以,我觉得良渚更像是一个在水上建立的城市。如果跟世界文明相比较的话,它有点像意大利的威尼斯。”伦福儒向听众分享了良渚的水系图,他觉得水利系统是良渚最突出、最受关注或者说成就比较高的一个部分。他曾经去老虎岭高坝参观过,从剖面可以看出,里面是槽坝的结构,该结构是良渚人能够成功建立水利系统的秘密武器,“通过它,水利系统能起到防洪的作用。”
精美的玉器、有规模的古城、宏大的水利工程,外行人看来,这些遗迹是先人创造的奇迹,而在考古学界看来,其背后的意义在于,证明良渚早在5000年前就已是“一个组织度极高的社会或国家形态”,这意味着中国文明始于5000多年前——伦福儒用他所擅长的比较研究方法,站在世界史前史的角度,阐述了良渚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特色。
为了更清楚地阐释这一观点,伦福儒用古希腊做比较。“有两个著名的史前文化图像十分有趣。一个是出土于希腊基克拉迪群岛的交叉双臂雕像,由大理石制成、非常精美,高约30厘米;另一个是良渚文化的玉琮。人物雕像和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制作时期相近,都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都出土于墓葬,且在当地遗址中反复出现。”正是一件件文物和遗迹的出土,让良渚遗址跻身世界史前史的“朋友圈”。
发表成果
让良渚文化不断扩大国际传播半径
事实上,由于历史脉络和文化的差异,向世界介绍古老的东方古国,是一项艰难且艰巨的任务。正如伦福儒所说,“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大部分人都觉得青铜器代表了中国的文明。甚至在20年前,考古学家还认为中国的国家社会起始于二里头文化或者早商文化这一阶段。”
“对于良渚的理解和发掘,将世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了一千多年。”伦福儒认为,接下来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发表良渚整体研究有关成果,让良渚的重要性被世界更多人理解和知道。
实际上,自初次到访以来,伦福儒就非常关心和支持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多次向西方学界介绍良渚遗址,并与中国专家刘斌合作,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术期刊《古物》上发表相关文章。可以说,他对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学术提炼和国际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良渚遗址相关研究的发表水平非常高,期待接下去有更多的发掘报告。”伦福儒还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用不同的语言发表,让更多国家的人了解和接受良渚文化。
与金字塔等遗址相比,良渚遗址是土遗址,没有那么多的地表遗迹和遗物,因此对它的展陈设计非常重要。在演讲中,伦福儒反复提到,在良渚,有一个特别好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能让公众更好理解良渚文化的意义。据统计,今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国内外访客超160万人次。
擦亮名片 把世界遗产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
“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良渚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良渚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证据,也为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素材。今年正式启用的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以整整一页的篇幅介绍和阐述了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国际权威《考古学》和《大百科全书》也将同步改写。
后申遗时代,随着良渚遗址学术研究国际参与度的不断加强和良渚文明国际表达的持续丰富,“良渚声音”在世界范围内将不断传播和扩大。可以说,国际主流学术界逐渐接受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观点,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对中华文明最重大的意义和最突出的贡献。
“我们有信心把这一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俊杰说,后申遗时代,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肩负良渚文化对外传播、擦亮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的历史责任,将进一步加强良渚文化对外交流,推动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大价值在国内外的传播。
“良渚古城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说,自申遗成功以来,余杭积极稳妥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传承工作,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希望包括伦福儒教授在内的考古界人士继续支持良渚古城遗址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我们相信,良渚必将在世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而这也需要更多伦福儒这样的专家学者为良渚发声,并提供更多观察良渚的国际视角。
“我是它的仰慕者”
“我不是良渚研究的专家,我是它的一个仰慕者。”科林·伦福儒如是说。但如果以时间为轴,梳理伦福儒与良渚的关系,就会发现,他与良渚的每一次交集,都将良渚推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2013年11月6日,首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伦福儒第一次来到良渚,参观了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后颇为震惊,表示要将良渚文化写入其第七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
2017年3月21日至22日,伦福儒再次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参观良渚博物院,并作《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学术报告。他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样板”,并提出“良渚水坝遗址极可能为世界最早水坝”“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等观点。他还表示,“良渚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好的遗址博物院之一”。
2017年12月9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伦福儒在上海作《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通过分析解读地中海地区基克拉迪文化早期雕塑与中国良渚文化玉琮,深入讨论世界范围内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在报告中他指出,“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2018年10月26日,伦福儒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年会上演讲时提到,“早在五千多年之前,良渚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不仅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也是东亚最早的文明”。
2019年12月16日,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伦福儒第三次踏上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并第二次在良渚演讲。
良渚身影世界瞩目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设立于2013年,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与利用,是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现代意义的高端国际学术平台。每届论坛都有来自近40个国家的200多位知名学者(其中外国学者100人左右)参加,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3年首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新发现”从全球99个考古项目中高票入选“2011~2012世界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以良渚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入选“2011~2012年9项世界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良渚古城重大价值得到国际考古界权威公认。科林·伦福儒先生也是这一期间第一次实地考察良渚遗址。
2017年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科林·伦福儒作《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在良渚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国内专家围绕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重大价值,展开了一场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对话与交流。专家们纷纷表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良渚的艺术是世界级的,与任何新石器时代文明相当,甚至更好”(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教授米里亚姆·斯塔克);“这是一个具有世界级重要性的遗址,不只对中国重要”(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
2019年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国内外知名专家专程从上海赶到良渚,相继参观考察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良渚遗址出土的精美器物、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表示由衷的赞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