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放眼如今的紫阳街道:新小区气势卓然,旧小区底蕴深厚。同时治理好两种截然不同的社区生态,紫阳街道开启“双打模式”:使用“业联体”“坊治理”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量体裁衣”、先行先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为基层治理画上新的点睛之笔。
最近,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正酝酿着将海潮社区康都紫轩小区业委会主任叶圣妙,推举为2020年度上城区的“最美人物”候选人。
在他的推举理由中有这样一条:这位新手上路的业委会主任,充分运用“业联体”工作模式,筹资80余万元将小区地下车库整饬一新,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紫阳街道之于上城乃至杭州的社会治理来说,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标”。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善治”二字的标签一直与紫阳街道紧紧相伴。
但新业态与新小区的出现,让紫阳街道意识到,面对新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老办法。“‘业联体’这个概念,就是紫阳街道治理体系的一次自我更新,也是一次专门针对新小区的量体裁衣。”紫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化邻里坚冰
新小区认准“业联体”
康都紫轩小区,流水潺潺、佳音涌流。这个2010年建成的高层小区,是紫阳街道典型的新小区之一。
听说我们想看看社会治理的成果,业委会主任叶圣妙领着笔者直奔地下车库,语气中是满满的自豪:“这是我们在‘业联体’平台下众筹重建的,共191个车位,采用环氧树脂地坪,通道以金刚砂压面,作用是防滑减噪,延长车库使用寿命。”
老叶口中的“业联体”就是紫阳街道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治理联合体,旨在破解新型小区“进门难”等基层治理难题。
“这里原来可是小区居民的心头痛。”老叶翻出手机照片,向笔者展示说,因为施工工艺不达标,小区交付10年,地下车库早已经在日常使用中伤痕累累。“你看,晴天灰、雨天泥,坑坑洼洼最深有7厘米。很多人没办法只能频繁洗车,甚至有人因为受不了而搬出了小区”。
“这种情况下,‘业联体’怎么发挥作用呢?”
老叶说,一切从一场会议开始:“‘业联体’召开联席会议,邀请社区、业委会、物业、住建局物业科、区人民法院法官、律师等商讨如何整修。”
共商过后,“众筹”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词。一次次的走访上门,新小区中常见的邻里坚冰渐渐被融化,越来越多的车主同意众筹。
更令人感动的是,甚至还有30多名无车位业主愿意参与。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建设家园就是为房子保值,来了客人也体面!”
工程推进中,“业联体”协助业委会,逐个破解难题——
整修期间,去哪儿停车?在社区党委协调下,胜利小学和蓝领公寓提供了近200个车位,其余几十位有车业主则投亲靠友、自行解决。
工程质量、费用核算,谁来把控?老叶和几位搞土建的业主每天督工;社区纪委全程介入,邀请居民代表测量、验收,并进行公示。
在紫阳,还有更多关于“业联体”的创新理念正在深入实践,比如:春江社区试水“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甬江社区打造“高层住宅消防治理建设示范点”,海潮社区以在职在册党员为核心,运用居民智库的力量,更好破解社区治理中遇到的难题。
如今,“业联体”在紫阳街道12个社区已实现全覆盖,2019年度实际解决小区治理难题20余个,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维修、停车位规划等方面。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旧小区夯实“坊治理”
云雀苑的退休工人杨水发大哥,古道热肠。作为社区“邻里坊”的金牌调解员,他常常主动为左邻右舍协调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难事。
“看到小区里有啥困难,我就不舒服。”小区内一条道路失修十几年,不时有人跌倒滑跤。2018年3月起,包括杨水发在内的“邻里坊”6名成员,来了一次“脑力风暴”,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社工们年纪轻脸皮薄,上门说理效果未必好;我们住了几十年了,这点人情面子,总还是有的!”为了这条路,杨水发等“邻里坊”成员专挑晚饭后的时段,进门入户,磨破嘴说道理,最终促成了社区居民达成共识,筹集了14万余元用于修路。
如今平坦的新路,已经在小区“服役”将近9个月了。踩在新路上的幸福足音,清晰可闻;而历史足音,也至今回响在紫阳街道的古城坊巷,一串脚印清晰可辨。
这个经典的修路故事,被收录进了《新中国第一居委会30条——组织能力与社区善治》,书里总结梳理了上羊市街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探索与经验。
云雀苑修路,就是紫阳“坊治理”模式良性运作的典型,目前正在更多的社区中开展实践。上羊市街社区书记邹紫娟介绍,“坊治理”就是通过“民提、民议、民决、民筹、民办、民评”六步工作法,组建民间绿化养护队、停车管理督导队、平安巡防队、邻里“和事佬”队等多支自治队伍,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主动积极性,形成“大众的事大众商量着办”的基层治理模式。2019年,上羊市街坊治理模式共解决小区内大大小小难题80余件。
2020年4月,《杭州社区文化家园建设丛书-上羊市街篇章》也将完成,美好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将进一步“推而广之”。
微更新破解“通病难题”
“未来小区”打样未来
基层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探索基层治理永远没有句号。
2019年,面对老旧小区出行难、停车难、晾晒难、配套不足、活动空间少、公共设施老化等通病难题,紫阳街道以新工社区为试点,着力启动微更新项目,借此拓展社区新治。
作为上城区的建设样板,新工社区的微更新项目包含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住宅小区5个、居民楼40幢共计147个单元,居民2400余户,涉及改造提升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假以时日,这里将新建一条环形交通主干道,整合建设时尚文创区、居住提升区、便民服务区、滨河休闲区和社区会客厅五大区块,形成区域性人车分流,新增300余个车位,盘活居民活动空间5000余平方米,“未来小区”可期可待……
紫阳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治理的一个要点是充分发挥民间智慧的力量。“我们努力让更多居民群众加入到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让美好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促进自治与善治更好地融合,推动迈向睦邻和谐社区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