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钱塘新区:“沉入式街社”治出好效果 517个“治理网格”专帮“关键小事”
2020年01月16日 06:10:2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赵路 曲玉国 陶青

  浙江在线1月16日讯2019年4月18日获授牌成立以来,杭州钱塘新区率先探索“沉入式街社”新模式,将治理力量不断向基层延伸。新区建立了由401个网格党支部和116个街社党群服务中心构成的“治理网格”,通过组织建设、阵地拓展、协商机制、服务举措、智慧应用的不断“下沉”,这517个基层治理“小单元”成了帮办“关键小事”的关键力量,不仅确保市民安心、城市安全、社会安定,更让基层的组织力和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组织下沉——

  强基固本解难题

  “从‘黑榜’到‘红榜’,不但生活舒服了,自住的人多了,连房价都上去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家住伊萨卡国际城的蒋瑞翔说。

  伊萨卡国际城位于白杨街道,紧邻钱塘江。走进这里,无论是道路两旁高大的棕榈树,还是地中海风格的建筑,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2008年交付后,当初的“高端江景房小区”,却屡屡因为负面新闻而出名:2013年,业主因消防栓不出水多次前往相关部门和媒体投诉;2016年,这里发生了43次电梯故障,上了官方公布的“黑榜”……

  “我们调查发现,伊萨卡小区乱象,病根在‘管理’。”根据白杨街道相关负责人的分析,基层“不给力”,导致过去业主、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三方角力。小区有3000多户人家,可由于治理不得当,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对症下药。在小区所在的伊萨卡社区党支部完成调整后,由党组织引领,构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5级党组织下沉体系,建起9个“治理网格”,每个网格设六大基层“服务员”。物业、社工、主任、书记……居民可以随时找到“服务员”寻求帮助。大到更换物业公司,小到居民家中漏水,“服务员”有求必应。最近一段时间,伊萨卡国际城完成了20幢高层住宅的电梯大修,并重新确定了原厂维保;2019年9月,小区消防设施全面改造提升完毕……居民最关心的问题,逐一得解。“过去小区房屋七成出租,三成自住;如今,自住比例上升到七成,越来越多‘房东’真正成了‘业主’。”伊萨卡社区党支部书记唐浩表示。

  “基层的问题,事小影响大。能不能妥善解决,基层的力量非常关键。”钱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沉入式街社”首先推进组织和阵地的“下沉”。尽管设立仅半年多,钱塘新区已经完成401个网格党支部的“全覆盖”,并建立了1200余个楼道(街巷)党小组。而116个街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学习教育、议事协商、办事服务等治理功能的“全链条”,成了党组织力量得以落地的关键阵地。

  钱塘新区还出台了住宅小区协同治理工作的相关机制,形成组织主导“全过程”、物业服务“全覆盖”、力量资源“全集成”、保障体系“全要素”、规范运行“全时段”的工作制度,确保基层治理的力量准确及时到位。

  出门有组织,解决问题有阵地,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有了倾听的“耳朵”和帮忙的“臂膀”。例如,在伊萨卡国际城,从社区书记到社工,再到物业人员、楼道长、党员代表,人人在楼道的公告栏公布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居民随时都能找到组织;又如,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义蓬街道的名苑小区成立了“红色业委会”,不仅将小区内几十辆“僵尸车”清了出去,还制定了“停车秩序方案”,将280个地下空余车位租出去、85个地面访客车位管起来,解决了困扰小区多时的停车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力量,钱塘新区还开展了“固本强基十大攻坚”行动,整合重组20个下属党委、下放5项部门权力;同时组建26个区域党建联盟、吸纳1500余项驻区单位资源,为街道和社区的治理赋能,真正将解决问题的“起点”和“终点”都落在了居民家门口。

  协商铺开——

  大家的事大家议

  这两天,河庄街道向公村党总支书记俞荣明,正在挨家挨户敲乡亲们的家门,做新一年“户长议事大会”的事项调查。在“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的基础上,向公村将基层民主协商“下沉”到了“户”:村里561户人家,每户有一名“户长”。每年新春开年,向公村都会召开“户长议事大会”。村里要做的大事,都会拿出来让大家议一议。会上,村干部化身“解说员”,向户长们把事项讲清楚。

  2019年新春,“户长议事大会”主要说的是土地流转。过去,全村430亩村民自留地怎么利用是个难题。“平均每户不到一亩地。种吧,效益不高;荒着吧,又觉得可惜。”村民丁岳元说。于是,村里建议将土地统一流转,由种植大户统一耕种,村民享受租金收入。“过去,事情很可能由村干部讨论一下,拿到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就执行了。现在,之所以要在‘户长议事大会’上讨论,是为了让更多村民发表意见。”俞荣明说。

  挂牌半年多的钱塘新区,有着与众不同的社会环境——不仅区域面积大,城市社区和农村各占一半,且拥有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口以及外籍人口。在复杂的人口结构面前,“关键小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协调各方意见,也成了钱塘新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2019年以来,钱塘新区通过新协商机制的不断铺开,实实在在将“大家的事大家议”不断落实到位。推进“沉入式街社”的同时,这里试点“小区三方治”“五联议事法”“户长议事制”等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机制,并搭建群众议事厅、小区三方办等议事协商平台,规范居民议事流程,将小事化解于网格、急事分解于村社、难事解决于辖区,真正为基层治理建立了“协商支撑”。

  在“下沉”的过程中,钱塘新区还紧抓细节,通过不断调整,将协商的效能落实到细微处。在向公村,2019年“土地流转议题”的第一轮投票,91.2%的户主同意。很多情况下,绝大多数村民同意,村里就着手做了。可俞荣明却把投弃权票和反对票的户主叫到一起,一个一个谈心。

  “不赞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村里一位姓杨的老人,70多岁了,种了一辈子的地。投反对票倒不是为了生计,实在是放不下这个习惯。”于是,村里就为老杨调换了一块位于边角的土地。“这样,既不影响大户种植,又能够满足他个人的需求。”俞荣明表示。

  外籍人口众多的下沙街道滟澜社区,邀请了国际居民担任“民情观察员”。大家制定了双语的“社区公约”,社区还建立“共享E家”,作为中外居民培训交流、协商议事的固定场所,推动社区民主议事工作常态化。

  有协商,也有监督。新湾街道向各村干部发出了“村务卡”。“村务卡”是以个人名义办理的银行卡,一人一卡,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并每月公开账目。以刷卡代替现金结算,等于让公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资金监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

  服务细化——

  贴心关怀触手可及

  “我平时出门喜欢化点妆。听了这堂课,发现以前好多操作步骤是错误的,真的很实用,希望今后能多多参与。”刚参加完新一期化妆课,63岁的白杨街道美达社区居民刘阿姨兴奋地说。

  在该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潮老人化妆课”几乎次次爆满。这堂化妆课一共4节,每周1次。讲课的老师,是社区从专业学校请来的美妆老师。对于家住附近的老人们来说,“变美”成了她们人生当中的新惊喜。

  钱塘新区“沉入式街社”基层治理,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也让关爱更加触手可及。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随着服务的不断“沉入”与“细化”,来自身边的温暖和感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近——

  这里有“共享厨房”。离美达社区不远的邻里社区,是杭州首批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聚集着约1.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全国的28个省市区。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社区提供场地、辖区企业提供电器建起“共享厨房”,使大伙儿在他乡也能亲手做出“家乡味”。

  这里有“故乡再造计划”。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来杭州帮忙照顾孙辈的老人,邻里社区组织了“邻居节”、重阳“百家宴”、“小候鸟”工作站等,不仅引导老人们相互熟悉交朋友,还为小朋友开设了丰富的假期培训班,帮助“老漂族”和“小候鸟”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圈”。

  这里有“四点半课堂”。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至6时30分,在江滨花园社区,社工、大学生、教师等作为志愿者,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这里还设有“图书角”,让孩子们拥有了安全又充实的课后时间。截至目前,“四点半课堂”平均每学期辅导学生超过500人次。

  这里还有“盈康养老服务中心”。在下沙街道下沙社区,由经联社承办的这家非盈利养老中心已推出护理床位370多张,面向全社会退休且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开放,价格实惠服务好,大大方便了居民养老。

  截至目前,新区针对街道和社区的不同特点,已建成94个居家养老中心、43个老年食堂(就餐点)。该区还推动下放137件“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开设“服务直通车”提供市民卡、居住证等60项代办就近办项目,直接服务居民2万余人次。

  此外,新区还在村社层面整合辖区内具备法律、救护、调解、就业等专长的居民,组成了228个“帮忙小分队”,进行应急互助、民生服务、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就业帮扶等,不仅推动了“大家帮大家”,更让服务精准化、多元化、实效化,形成“有困难一起扛”的基层共识。

  智慧普及——

  科技治理“前哨站”

  走进位于钱塘新区前进街道的前新福苑,一套“智安小区云平台”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小区拥有动态感应系统,在周边建起实时防护网;车位统计系统,多少车位停着车、多少车位空着,一眼掌握;更为神奇的是,小区周边如果出现违停车辆、“牛皮癣”等异动,它都会通报提醒;而安装在电梯、电器、井盖、消防通道的感应系统,还能实时探测电梯电器故障、井盖松动、消防通道被堵等情况,防患于未然……

  前新福苑几乎位于整个杭州的最东北角,在“智慧钱塘”的不断延伸与布点中,这个“偏远”小区并未被遗忘。“这是个回迁小区,大家以前习惯了住农村。”小区9幢居民钟爱芬说,“刚开始用不惯这套高科技系统,但很快就离不开它了,毕竟安全最重要。”

  基层治理亦需要智慧加持。作为杭州集合众多创新资源的新区,钱塘新区也成为了智慧系统试点的“前哨站”。2019年以来,钱塘新区搭建模块化智慧基础设施应用管理平台,加强城市运行状态的全局分析,不断提升城乡运行管控水平,让智慧应用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

  在国际人士聚集的白杨街道朗琴社区,首台“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申报自助机”刚刚投用。别小看这台不到一人高的机器,它具备证件资料页图像识别功能,申报人将护照等证件在自助机扫描口进行扫描后,系统会自动获取相关信息,无需再进行人工填写,只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校对,操作简便易行,住宿登记回执在申报完成后立即生成,申报人实时收到反馈。

  凭借这套首创的科技设备,在朗琴社区居住的“老外”们可实现出入境、侨办、社保、就业人才等59项涉外事项的办理,真正做到了“办事不出社区”。

  在钱塘新区,智慧系统落户“第一站”还有不少。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该区全力以赴、因地制宜开展“代办、就近办”的群众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包括人力社保、市民卡、商事登记等在内的近60项业务可“村社办、在线办”。

  钱塘新区还在大创小镇率先布局了领先的“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注册企业只需要携带手机、身份证和两张纸——一张创业园区的“入驻审批表”,一张创业园区的“住所使用证明”。注册人甚至不需要跑市场监管办事窗口,注册、审核全程在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和“全程不见面”。


标签: 新区;基层;治理;网格;服务;智慧;社区;议事;沉入式街社;协商 责任编辑: 郭海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杭州钱塘新区:“沉入式街社”治出好效果 517个“治理网格”专帮“关键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