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9日讯 冬去春来,山花已开。蜜蜂又开始了新一季的追花、回巢、产蜜。蜂农会把蜂箱放到花源附近,以便蜜蜂在来来回回中,采到更多的蜜。
蜂农也叫“追花人”——哪里有花,他们就往哪里去,大箱小箱,小车货车。
但眼下,已是油菜进入旺花季节,各地的“追花人”却没来。
这个春天怕是要错过
还好有初夏可以期待
山花已开,追花人没来
桐庐旧县街道合岭村的海拔有点高,像一个云里的村庄,环境和风景都很好。往年,村子外的山腰空地上总能见到蜜蜂,见到“追花人”。
“今年没来,一桶蜂都没来。”沿着山路走,有个水库。一个正在库边拔菜芯的村民说,“有些蜂,是养在一个地方不动的;有些蜂,是要搬来搬去追着花跑的。附近的农作物、山上的植物都会开花,但今年,我还没看到外地来的养蜂人。”
3月5日下午,记者从桐庐转道建德潭头镇元山坪——这里山多,植被茂密,同时又有很多村庄,是“蜂家必争之地”。
村民洪登海也养过蜂,年轻时做过护林员,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从南坞山方向弃车徒步不到10分钟,山腰上有一处相对平整的地块,“多的时候,这附近几个地方有上百群蜂。‘追花人’一来,就呆十几二十天,不一定是哪里人,安徽、河北的……我都见过。”
洪登海知道,往年这个时候,油菜花开了,养蜂人也就跟着来了。
“今年,一个都没来。”他慢慢走、慢慢说。
记者偶尔能在草丛里看到一两片木板或者小木架,除了这些,也看不到其他养蜂的痕迹。
重新折回高速一路向西,3月6日,钱报记者来到淳安县。沿着千汾线转千威线去金峰乡,一路都是湖景。
在路边的一处山坡上,记者看到了蜂箱——上小下大的木桶、棕树皮盖顶,顶上还压着一两块石头。蜂农恰好也在,他说自己养的是“中华蜂”,蜂箱放在此地山坡已经3年,他养的蜂不需要特地去追花。
金峰乡蜂农徐绿生说,本地蜂农养“中蜂”,一般都把蜂箱放在房前屋后花多的地方。除非冬天喂食,平时不需要像养“意蜂”的追花人那样满世界跑。
错过一波,再等一波
“意蜂”才是追花的主角,“中蜂”不需要刻意去追寻花源。那么,“中蜂”蜂农过得怎么样呢?
杭州桐庐横村蜂农徐连高,养了17群“中蜂”,杂七杂八扣除后,一年一般有大几千元的纯收入,“以前,我卖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今年,有一半以上蜂蜜都是自己吃了或者送人。”
这个春节,大家都不走亲戚了,买蜂蜜的人也少了。
李君竹可以说是淳安当地的“蜂王”,不仅养了500多群蜂,还带领了不少村民养蜂增收。他对养蜂很有一套,技术高、蜂蜜品质好,还有自己的品牌。
只不过,今年,他也在摇头:“春节这一波算是错过了,出不了货。往年,春节是销售旺季,走亲访友的,不少人愿意提几罐礼品装的蜂蜜。以前呀,往往春节还没结束,头一年的蜂蜜就卖完了。”
李君竹的蜂蜜产量大约是1万斤/年,今年,到现在,他还有3000斤库存。
另一波损失来自种蜂。因为蜂农无法知道今年的情况,也就没有继续购买种蜂。没人买,李君竹自然就没法分群出售。
“两个外省的养蜂师傅回家过年到现在都没回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自己来。”李君竹没有具体统计,但今年的损失让他压力着实不小,“春暖花开,对养蜂人来说是最好的时节。我们正在想办法,错过一波不怕,另一波正在到来。”
不出门,专注做蜂王浆
养蜂30多年,邱汝民是浙江的养蜂大王。他的合作社,有50多名蜂农,都是养蜂老手。
与喜欢采集零星花蜜,适合山区定点放养的“中蜂”不同,“意蜂”喜欢在蜜源植物连片集中的地方采蜜。于是,养蜂人只能一年四季带着蜂走南闯北,追花逐蜜。放蜂的日子,都是住在荒郊野外的帐篷里度日。
每年3月中旬到11月,正是“意蜂”采蜜搞生产的季节,邱汝民会在四月初到达苏北,采集油菜花蜜。
不过,这两天,江苏养蜂的同行传来一些消息——高速公路虽然通了,但村庄还有设卡,蜂农出行受到一些影响。
和社员们商量后,邱汝民决定,4月放弃去外地采油菜花蜜,在家搞些蜂王浆生产。
邱汝民介绍,“中蜂”只产蜂蜜,“意蜂”的蜂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花粉和蜂胶,“每一季花,一箱意蜂可产30-100公斤不等的蜂蜜。而王浆的产量,一箱蜂一年不过10公斤。”
这两年,王浆的价格在140-180元/公斤不等,要比蜂蜜贵许多。但王浆的生产,考验养蜂人的耐心和眼力——蜂王的幼虫只有针尖大小,蜂农要在蜂巢中找出它们,装入特制的小杯子。幼虫在杯内发育,工蜂不断喂食王浆,蜂农要每三天取一次浆。
“这一季油菜花蜜价值不高,出不去就算了。好在5月,还有山东、陕西、甘肃的上好洋槐蜜,等着浙江蜂农去采。”邱汝民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