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干区主要领导通过视频了解街道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江干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供图
②工作人员了解街道疫情防控相关情况。江干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供图
③四季青街道消防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的水位水压数据。 魏婷 摄
④丁兰街道网格员为居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丁兰街道供图
浙江在线3月23日讯(记者 钱祎 刘健 通讯员 俞亮 毛勇)杭州火车东站今天到达多少人?预计发送多少人?客流疏散方式是什么……在杭州市江干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想要了解这些信息,不用问中心工作人员,看大屏幕就一目了然。
江干区地处杭州东大门,辖区内不仅有亚洲最大铁路枢纽杭州火车东站和长途客运中心站、多个高速入城口,还有7.4万余家企业、38个专业市场,流动人口逾62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守好这道“门”,一张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网”迅速铺开。
通过“大数据+网格化”,该区在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基础上增设疫情防控类事项上报流转处置功能,创新搭建“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通过种种智慧治理方式,将各类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近两个月,2000余起疫情防控类事项得到快速处置,一次次数据流转间,精密智控的脚步越走越有力。
提升“四平台”
疫情防控无死角
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杭州市新增确诊人数中连续几天都有江干区的病例。这让区相关部门绷紧了神经。
“仅仅靠人力排查,工作量非常大,还可能会出现盲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叶素说,在防控初期,防是首要任务,“怎么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2月22日下午2时30分,在丁兰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值班的街道区域发展办招商主管倪锋明在大屏幕上看到,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里,有人在居民楼楼顶打牌。他将画面放大,发现4位居民中还有两人没戴口罩。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请不要聚集打牌,赶快撤离回家!”倪锋明拿起对讲机向居民们喊话,然而对方并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
“快!赵家花苑小区!”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地点,倪锋明打电话通知正在附近值守的志愿者。志愿者上楼当面劝说后,几位居民终于回家了。从发现到化解隐患,前后不到10分钟。“要不是有无人机,这种隐蔽情况很容易被忽略。”倪锋明说,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街道每天出动无人机巡查农贸市场、小区门岗、沿街商铺等重点区域,已发现并消除了100多起类似隐患。
“从事前预测预警到出现问题后怎么处置,‘基层治理四平台’在不断完善提升。”叶素说,去年江干区成为全省“基层治理四平台”示范试点之一,开展社会治理领域政府数字化转型改革,进一步打通了各单位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对平台进行了流程再造,问题解决路径更扁平化。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了和疫情防控相关的事情,不用像过去那样通过平台向社区、街道、区层层上报,区里再分流给相关责任部门,由该部门下派到属地分局,“现在网格员把问题录入平台后,街道可直接自动派单给相关部门属地分局,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江干区将防疫应急指挥部与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合二为一进行一体化运行,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上增设疫情防控类事项上报流转处置功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驻守指挥中心,分析相关大数据,就能精准部署防疫工作。
“我省进入一级响应后,这里每天都会开展视频连线和会商研判,已实时连线基层40多次,第一时间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处置反馈问题。”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余照萍说。
“这是今天的疫情防控情况统计表,请查收。”采荷街道健风社区工作人员周王琳最近每天都要把最新的疫情防控情况统计表发送到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钉钉群,由街道同步发送给区防疫应急指挥部和数据资源管理局。
这张电子表格涵盖了被排查人员的身份信息、体温、到杭时间等18个子项目,避免了数据多头录入、程序繁琐重复等问题,使疫情相关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防控一线,目前江干区已在8个街道119个社区推行电子表格。
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疫情防控不仅无死角,也更精准。
发动 网格员
数据上传到云端
“尊敬的乘客,为保护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佩戴口罩,安全文明乘梯,谢谢配合。”当你没戴口罩进入江干区基层治理的最小网格,小区里的电梯会这样跟你“说话”。这个“未佩戴口罩提醒功能”,2月27日正式上线,是江干区2115台安装了智慧监管系统电梯的新功能。
除提醒乘客安全乘梯外,该系统还会统计和分析乘梯人流、运行频次等,推送周报给相关使用和维保单位,社区和物业可据此安排、调整电梯消杀工作,减轻了基层网格员的负担。这几天,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到和谐嘉园小区共有12台电梯超过年检期限,立即联系专业机构对这些电梯进行检验,消除了网格里的隐患。
“疫情防控期间,尤其要防止公共卫生风险向社会安全领域传导。”叶素说,“区里把25类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事项归为‘触动神经事项’,包含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等,通过网格事件流转机制快速处理。”
“叮叮叮……”3月16日下午3时许,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四季青街道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弹出了一条红色预警信息:三堡家园南区出现消防安全隐患。街道综合管理队员陆军军立即通知三堡社区网格员前往查看,半小时后,“前方”发回反馈信息,原来是消防栓渗水导致管网压力不足,社区和物业马上维修。
立足全区604个网格,江干区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方式,建立以网格数据为支撑的排查机制,组建重点数据核查、“健康码”异常受理核查、网格疫情处置3支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牢牢把住控制疫情蔓延的关口。
走进四季青街道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科幻场景:一面硕大的“电子墙”,显示街道三维地图,左侧小屏幕是多个视频点位的实时画面,右侧小屏幕则不断跳动着各种分析数据。
2月21日下午,钱江苑社区网格员张伟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钱江三苑一家偷偷恢复营业的底层商铺不仅未配备测温枪和口罩等防疫物资,也没有消防设施和消毒设施。张伟现场劝阻无效后,把该事件录入平台,市场监管部门很快就接到了平台派单,当天傍晚即对该商铺进行安全核查,确认情况属实后责令其关门。
钱江新城集聚着93幢高楼大厦,里面有6600余家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后,网格员力量明显不足。为此,钱江新城300余名疫情防控楼层监督员新上岗。
沈逸天在“杭州来福士”里的浙江省国际经济交流协会工作。这几天,他正逐层了解该大楼已复工的企业情况。在经过业务培训后,他每天到企业检查防疫措施是否到位,抽查员工“健康码”,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发现的问题。
“智慧平台上精准数据的获取,离不开前端网格打下的基础。”叶素说,全区参与疫情防控的网格员已达7.4万余人次,走访142万余人次,“正是网格员们一个个网格走,一幢幢楼排查,把数据上传到云端网络并持续更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底数清、动态明。”
数字 驾驶舱
功能进一步拓展
在江干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该区3月18日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为83.89%,接近去年同期的数据。
“这是我们联合卫健、发改、政法、城管等14个部门最近新开发上线的‘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系统。”余照萍介绍,“以‘杭州城市大脑江干平台’为依托,利用协同共享的公共数据,形成了多个可视化的模块,你看到的是‘复工复产’模块。”
她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系统的模块也在不断增加,“在防控关键期,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政务大厅‘健康码’情况、杭州火车东站当日实际达到量等指标,通过技术接入、实时调用,为动态掌握和研判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提供决策支撑;当防控进入下半场,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医疗和生活垃圾清运量等被纳入其中,可以清楚地掌握全区防控动态。”
3月5日上午8时10分,一辆新型的医疗垃圾专业清运车开到位于临丁路的某商务酒店。这里是江干区的一个集中隔离点,门口放着4桶隔离人员产生的医疗和生活垃圾。
“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将垃圾桶拉到清运车尾部,通过半个鞋盒大小的称重传感器测量,把清运垃圾量的数据实时发送到区城管局管理系统中。这时候,在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值班的工作人员已能同步从大屏幕上看到当前清运地点、时间、垃圾桶数、重量和现场照片等信息。
余照萍点开数据图,“精准掌握了全区集中隔离点和医学观察点垃圾清运量的数据,我们可以据此研判疫情发展变化趋势。”记者看到,2月11日近8000公斤的清运量到3月12日已下降到860公斤。
现在的“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系统界面,分布着确诊病例数、密切接触人数、企业复工数、企业员工到岗率等35个具体指标数据,涵盖了疫情风险等级五色图以及入杭核查、东站客流、物资调配、群防群治等“一图七模块”内容,战疫情、促发展的数字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疫情的考验,不仅是基层智慧治理成果的反映,更为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按下了‘快进键’。”叶素说,“区、街道、社区在未来还将面对各类大大小小的挑战,经过此次疫情防控的磨练,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推广经验、补齐短板,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余照萍他们也在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依托‘城市大脑’这个中枢系统,能做的还有很多。”她说,“我们一方面打算在前期建设‘数字驾驶舱’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功能,深化‘国民经济数字驾驶舱’,更直观、深入地反映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正在搭建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通过流程再造、公开数据协同、在线互动等方式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让更多政府服务、惠企服务实现‘最多点一次’。”
从全面防控到精准服务,江干区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智慧路”。
智慧治理背后的温度
刘健
一走进杭州市江干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占据整面墙壁的硕大屏幕第一时间将我带入“未来世界”,工作人员在电脑前鼠标点点,大屏幕就不断跳动着五颜六色的字符和图表。一天采访下来,我真切感受到大屏幕背后蕴藏的温度。
这份温度来自打通壁垒的不懈努力。探索更加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江干区纵向打通省流动数据库、杭州城市大脑等省市协同平台,横向打通的“三改一拆”“周三访谈夜”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不同条线特定事件的对接融合,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正如江干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俞志川所言:“一个数据可能代表着老百姓的一个困难,可能这个困难还需要多部门解决,壁垒早一点打通,老百姓的期待就能早一点满足。”
这份温度来自对网格员工作的换位思考。在江干,网格员不再像过去那样出门要带两部以上手机,也不用每天填报河长通、平安通、流管通等众多APP,只需一个钉钉就可以上报所有问题,甚至采集信息大量使用语音输入方式,网格员的负担大大减轻。而这些温馨的改变,都来自程序开发人员的亲身体验——在采集信息相关新功能推出前,江干数据资源管理局多名工作人员须当一天网格员,感受网格员工作的酸甜苦辣。
这份温度也来自对实际难题的有效处理。作为杭州楼宇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江干区楼宇数量多,金融业高度发达,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城市消防安全、金融市场稳定等不容忽视。为此,江干区建立地方金融风险排查、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等18类具有江干特色的触动神经事项,一旦有触动神经事项的苗头出现,就会第一时间自动派单给相关负责人。数据显示,和过去相比,触动神经事项从上报到处置完成减少了79.6%的耗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