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9日讯 先来看两则新闻。
3月26日晚,杭州市政府宣布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数字化提振经济。活动周期为3月27日至5月31日。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将达16.8亿元。
新华社北京5月6日报道:消费明显回暖!刚刚过去的5天是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至5月4日,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30.1%。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发放了大量消费券,湖南、浙江、广东等地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超百亿元电子消费券。
以杭州消费券为样本的研究显示,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高于国外10%至40%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券可以刺激居民消费,重启疫后经济活力,给企业带来真实需求,激活市场和经济活动,稳定或新增就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同学们,你爸爸妈妈抢到过消费券吗?
从3月27日杭州发出第一波消费券开始,到五一节前,杭州已发出过6波消费券了。从第一次历时近2个小时抢完,到最快的一次105秒抢完,消费券已经深入人心,变成了秒杀券。每一轮消费券发放后的朋友圈,充溢着“你抢到了没”的询问及抢到后的惊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6日,全国已有100多个市(区)政府推出了消费券。
什么是消费券?
同学问你喝不喝奶茶,你有些犹豫,可能是嫌贵,也可能觉得奶茶不太健康。不过走到奶茶店的时候你发现有优惠——满50元减10元,而且优惠只持续一周。你的消费欲望是不是会比之前强烈,然后决定买一杯?
这就是发放消费券的意义,它会促使你消费。
别小看这么小小的一张消费券,金额不大,且每期持续时间只有一周,但它带来的现实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截至5月6日,杭州发放消费券累计拉动消费金额超过50亿元。其中,五一假期杭州消费券核销金额超过6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金额超过10亿元,拉动效应达到了惊人的15倍。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全球经济一度陷入萧条。为了促进消费提振经济,2009年,杭州等一些城市率先推出消费券,当时各类产品销售在发放消费券后全线飘红,甚至出现卖断货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很多国家在经济萧条时,都会选择发放消费券的原因,因为它有着立竿见影的刺激经济的功能。
为什么发券,不直接发钱呢
让人心动的“第二个半价”
说到花钱,这里我们再普及一个经济学名词——边际效应。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经济学原理,以后你们也会常碰到。比如,去麦当劳买蛋筒冰激凌的时候,看着“第二个半价”的标识,是不是会很动心?你掐指一算,一个是4元,2个是6元,等于一个3元啊,不要太划算哦。你会不会想找同学一起拼单或者咬牙一口气吃掉两个?这个边际效应就是商家的惯用手段。
其实也早有人认为,这不只是经济学范畴,还属于心理学范畴。
消费券也正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当你在掏40元钱买东西时,如果有满50元减10元的消费券,你多半会去凑满50元的单。于是,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的目的便达到了。
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很牛的现代经济学家——英国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可能有的同学听说过“凯恩斯主义”,没错,说的就是他的经济学理论。他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学之父。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经常会运用到他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凯恩斯写过一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面提到一个理论:节约悖论。
他说呢,从个人角度看储蓄是对的,而从国家的整体经济上看,这又不合理的。这就是“节约悖论”。
他这么解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因为对未来有担忧,怕失业怕收入减少,人们会选择更多地进行储蓄而减少消费。可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减少消费的话,企业的销售额就会降低,库存就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只能降低生产,企业员工的收入也会减少,有时候还会裁员,就业率就会降低。于是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就会强化,就会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样一来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从国家来说,往往不愿意国民这么做,而是希望大家把钱拿出来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走出危机,繁荣经济。
在现实中,他的悖论其实很好理解,当下各国的经济现状正呈现出他所说的这种现象,所以各国才会不约而同地推出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来促进消费。
提振消费已经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电下降30%。
有同学又会问了: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发钱呢?
这个问题就如消费券要靠“抢”而不是全民派发一样,其实大有门道。
我们需要粗浅地了解消费券的本质。
消费券是一种短期的应急性经济政策,它起到的是刺激作用,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回暖走上正轨,而不是长效的经济政策。这就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刺激居民消费才是它的本意。
这一点,不得不说到我们国民的消费习惯了。
中国人的储蓄观念是世界都有名的。之前美联储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美国40%的家庭,都拿不出400美元的应急费用。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借钱消费是一种常态。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最近的一份调查也显示,近三成的加拿大家庭每月几乎没有存款,很大原因是在购房、购车时,往往会选择价格高出自己实际负担能力的房和车,造成居民消费负债水平居高不下,“这种消费模式出现在过去十年里,削弱了人们的储蓄能力”。
而中国人则不同。10年前中国人的储蓄率是50%,如今是45%,依旧保持着全球最高水平。如果给美国人民发钱,那么他转身就到超市购物了。但是如果给中国人发钱,就很可能把钱存到银行去了。
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红”、“撒钱”的方式,消费券能够更直接地转化为消费行为。因为消费券通常都会有明确且较为短暂的使用期限,过期作废。从这个角度看,发消费券比直接发钱更有助于提振经济。
最后还有一点,可能同学们没有想到,是因为我们的数字支付系统远比国外更发达、普及。
如果你们出国旅游过,一定会比较惊讶并且觉得有点儿不方便,那就是国内很常见的移动端支付在国外非常少,现金和刷卡仍是支付的主要手段。
中国当前非常完善的移动支付O2O体系,已经构建起了属于中国的消费券模式。在发放消费券上更便利,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做到普惠及平衡,并将消费券具有的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特定用途的特征,发挥到最大,能够明确将消费锁定到需要支持的领域。
其实,很多人在发问“为什么不直接发现金”的时候,并不了解一件事,那就是,发放消费券的时候,各地也从没有忘记最重要的扶贫济困工作,没有忘记帮助低收入群众渡过难关。许多地方,南京、杭州、上虞等城市都直接给低收入群众发放了爱心购物券。
国情不同,做事的形式和方式自然也不同。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才是真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