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3日讯 杭州这座以钱塘江、西湖、西溪湿地闻名全世界的城市,好像从来不缺少雨水的滋润。水的多多少少,关乎的不仅仅是城市颜值,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你我的安危。当河道里的水涨上来,马路上的积水越来越多时,城内城外的防洪工程发挥排涝功能,平衡着水和我们的关系。
杭州的水系和排涝格局是怎样的?
杭州的水系,是以新安江、兰江、富春江、钱塘江、分水江、浦阳江构成的钱塘江流域,还有东苕溪、运河构成的太湖流域组成的。
南有世界三大强潮河口之一的钱塘江汇流入海,历史上,杭州城曾经是一个饱受西部山洪、南部潮水侵害的水患频繁之地。钱塘江两岸筑起了标准堤塘,抵御洪水的侵袭。
城市化的进程,让城市内涝的问题日益突出。城里淹不淹水,水利部门主要看的是城内平原河网水位。
杭州的排涝格局是自排北入平原为主,强排南入钱塘江为辅,全市的强排能力为998.6立方米/秒。北排要经过湖州、嘉兴入太湖,路径长,平原河网水位差小,动力不足,所以,就近南排入钱塘江是更有效的路径。
目前,杭州江北岸南排钱塘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三堡排涝泵站(排涝能力200立方米/秒)和七堡排涝泵站(排涝能力60立方米/秒)。
比如,三堡排涝泵站自2015年6月投用以来,在杭州10个强台风和18次强降雨中充当主城区排涝主力军,累计外排水量3.96亿立方米。
以去年的利奇马台风为例,运河水位最高到2.67米,三堡排涝泵站外排了3000万立方水量,如果没有该工程,运河水位可能会直逼3米,同时高水位持续时间也会偏长。
西险大塘为什么这么重要?
杭州西北部的天目山脉,历来是浙江的暴雨中心。
杭州更多的防汛压力,来自杭城西北部的苕溪流域。每年汛期,杭州西部的山水会汇入东苕溪。为抵御山洪入侵,杭州余杭境内的西险大塘,成为杭城防洪的最后一道屏障。西险大塘始于余杭南湖分洪闸,终于德清大闸,是全程45公里的防洪堤。
有人会说,西险大塘离杭州城远得很,那里有洪水真的会过来吗?
1963年9月的一场台风,老余杭南湖分洪闸一处边墙出现了一个小缺口,洪水便顺着余杭塘河直入杭城,仅拱宸桥一带的积水就高达60厘米,马路上都能撑船了。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东苕溪那么容易发大水?
苕溪流域分南、中、北三条干流,南苕溪、中苕溪自临安而来,北苕溪自径山而来,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山水,都要汇流入东苕溪,汇集到余杭瓶窑这个地方。
瓶窑上游的集雨面积达到了1440平方公里,上游均有大中型的控制水工程,南苕溪上有青山水库(大型)、里畈水库(中型),中苕溪上有水涛庄水库(中型),北苕溪上有四岭水库(中型)对洪水进行拦蓄。
从利奇马台风引发的洪水来看,青山水库的最大入库流量68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流量274立方米每秒,削峰率59.7%。
但这四座水库,只能为东苕溪挡住50%集雨面积的洪水。
对东苕溪来说,这样的拦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瓶窑以上的流域,都是山溪性河流,水流速度快;而瓶窑以下的都是平原河网,水流速度慢,就好像每天早高峰高架进城口的交汇处一样,东苕溪瓶窑段成了全流域的“堵点”。如果这个“堵点”以下,是和钱塘江一样成喇叭口型,那么上游来再多的水,交通都不会拥堵,而苕溪流域恰恰是相反的倒喇叭口形。
以南苕溪为例,青山湖流域流量700立方米/秒,到了东苕溪瓶窑流量是500-600立方米/秒,再往下,德清大闸以下流域流量只剩350立方米/秒。
要治堵,就要让洪水在瓶窑这一段进行疏导,那就是分流,建滞洪区。
瓶窑的北湖滞洪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是在遭遇5年一遇的洪水时启用的。滞洪区无人居住,它的最近一次启用,就是在去年7月的暴力梅期间。
建水库和滞洪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卫杭州城,而西险大塘就像是一道“分水岭”,挡住了杭州西部山区的洪水不入侵杭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