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去年6月,国家提出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群众愿望强烈,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随即,杭州市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一场涉及“95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达3300万平方米,受惠居民上百万人”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行动,迅速在杭州全市落地。
两年时间过去,杭州已有456个小区开工实施改造,334个小区完成改造,受益住户约27万户,并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杭州样本”,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综合改造 一揽子解决民生痛点
曾经,老旧小区单项改造由各个部门分头进行、串联改造,往往项目一个个实施,持续时间较长。而这一次,杭州创新了“综合改一次”。
“将管线整治、停车泊位、电梯加装、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通盘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努力实现‘十年内最多改一次’。”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一揽子解决民生痛点,杭州市构建“市、区、街道、社区、业主”五级联动机制。市级层面抓统筹,对多个职能部门的单项工程进行统筹实施;区级层面抓落实,在《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试行)》等15个政策文件的支持下,明确标准和流程,稳步推进旧改工作。
杭州市下城区旧改办根据实际情况,锚定“一次改到位”目标,定制了一份“旧改套餐”——“10+X”,其中“10”指管线入地、立面整治、屋顶补漏、楼道修补、电梯加装、车棚改造、绿化彩化、环境美化、停车扩容、雨污分流等10项改造项目;“X”指美丽小巷、口袋公园、N个生活场景。如今,这份“套餐”正时刻丰富着下城区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体验。
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老旧小区正在告别补丁式的、涂脂抹粉式的改造。“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做成真正的精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共建共管 从“政府配菜”变成“居民点菜”
你愿意重新规划绿化开辟停车位吗?你希望在小区里增设哪些公共设施?这是滨江区缤纷小区在改造前期,逐家逐户发放的征求意见表。
改不改?改什么?老百姓说了算。以政策支持、党建引领,发动居民力量广泛参与,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实践,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杭州方案”。
和缤纷小区一样,杭州市拱墅区和睦新村在旧改正式启动前,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在居民的脑海里,翻滚了三次。第一次,始于民意,掌握问题,形成项目清单;第二次,源于民意,政府护航,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正式改造方案;第三次,再征民意,由区住建局牵头区城管局、区民政局等单位进行方案联审。
“政府配菜”变成了“居民点菜”。通过制定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试行)》,杭州明确83个基础改造项内容,48个提升改造项内容,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让居民“看菜单点菜”;同时设立全程参改机制,建立改造前民主协商、改造中全程监督、改造后居民满意度作为验收标准的基本程序。
打造好一个包容和谐的社区,不仅需要“硬功”“软功”,更需要练好“内功”。
为此,杭州探索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中来,引导居民协商制定《居民公约》,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充分保障群众在小区治理中的参与机会和权利。
“这一点,就是此次老旧小区改造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杭州探索出的社区治理体系模式的重要部分。”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正是通过引导居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本来以为是‘听骂声’,变成了大家一起‘出点子’‘想主意’的改造,还有许多‘鼓掌声’,实实在在加快推动了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度和质量。”
挖潜空间 因地制宜补齐配套短板
以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突破口,补齐老小区基础功能,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策略。
公共活动及配套服务空间从哪里来?杭州创新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老旧小区内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老旧小区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据统计,杭州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已盘活86处存量房屋,无偿提供给所在社区用于公共服务。
在下城区麒麟街,杭州警备区腾挪出300平方米共建房屋提供给社区使用,很快,这里将成为社区文化家园、老年食堂以及为民服务支援站等,成为社区老幼的另一个“家”。
在拱墅区德胜新村,杭州水务集团也将空置的水泵房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如今,一个崭新的百姓学堂即将完工,很快小区百姓就可以到这里休息、看书,未来还有各式活动将陆续举办。
空间有了,钱从哪里来?
围绕资金筹措这个“老大难”问题,杭州坚持多元筹资方式,建立健全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通过盘活社区资源,激活小区“造血功能”,以市场化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共建和运营。
尤具改革创新意识的是,杭州提出,原则上居民要出资参与本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这条看似难以实现的创新举措,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进,有了破冰实践。下城区河西南38号院的改造,每一户居民都出资参与。“3幢房子75户居民,一楼每户人家出资800元,其余每户人家500元。”河西南38号院所属打铁关社区书记盛珺介绍说:“不是一开始就让老百姓掏腰包,而是大家看到效果,满意了再出钱。”
补齐硬件与空间短板,为小区改造完成后建立市场参与机制,引入专业公司参与物业管理、养老、抚幼、助餐等服务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杭州市已完成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中,涌现了一批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六有”样板小区。
智慧赋能 老旧小区融入未来场景
在智慧城市、互联网+的概念下,杭州老旧小区改造,也融入到未来社区体系,并为更多公共项目建设带来可能。
结合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江干区所有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均进行“智慧社区”设计,做到“安防一次性完善”,提升小区门禁系统、车牌抓拍系统、视频监控设备、智能充电桩、智能烟感报警器等智慧化设施,实现小区和单元门禁全覆盖,主要出入口和道路、周界、主要公共区域等重要点位监控无死角。
而在拱墅区德胜新村,一场普惠大众的旧改创新,也在进行中。通过软硬件改造,残障人士将在德胜新村这个老小区享受到无障碍生活圈。
海绵城市建设,亦被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家住杭州上城区南班巷的居民们发现,以前一场暴雨就容易积水的路段,今年很少出现这种状况了。这得益于老旧小区在“微更新”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见缝插针”式的海绵举措,实现了环境美。
据了解,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杭州积极融入未来邻里、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场景,健全老旧小区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0余个改造项目较好地融入了未来场景。“明年我们还将对融入未来场景较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奖励。”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杭州还在创新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或自管小组,引导居民自治,鼓励引入专业物业管理,探索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促进小区治理持续规范,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稳增长、促民生,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是‘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杭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谋划好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提升项目设计标准和建设品质,及时总结提炼杭州市旧改工作特色和改造经验,努力争创全国标杆和样板。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