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中,有疫情期间加班加点生产红外热像仪、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抗疫英雄,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浙商榜样,有利用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的商业领袖,有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尖端技术的大国工匠,有在传统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冠军,有助力全面小康、践行“两山”理论的创业标兵。
从2003年至今,风云浙商评选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颁奖活动首次在没有现场观众和现场颁奖嘉宾的情况下,采用线下结合云上方式举行,宗庆后、南存辉等11位历届风云浙商通过连线的方式为获奖浙商开奖。
年度风云浙商评选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浙江经视联合钱江晚报、浙商杂志共同承办,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省青联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
口罩产能几个月提升十倍
买不到隔离服就自己生产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医用敷料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的企业,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建国从年前几天开始,就带领企业加班加点,千方百计挖掘潜力。
去年2月7日,振德医疗的口罩日产量为70万至80万只;到7月份,平面口罩的日产能已提升到800余万只,KN95口罩日产能100余万只。
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则根据党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消息以及自己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历,在春节前几天第一时间发动全体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加班加点生产红外热像仪;新大楼应急扩充部分产线。红外热像仪正是后来疫情防控急需的装备。公司也成为工信部最早组织向疫区供应红外热像仪的3家企业之一。
在抗疫一线急需防护服、隔离服的时候,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出钱购买一批防护服进行捐赠。可是四处打听,根本买不到防护服!
“买不到就自己做!”办了37年企业的徐爱华下定决心。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徐爱华就开始筹划生产隔离服的生产线,甚至自己的老父亲因脑溢血住院,她都没有时间去看望。1月31日,生产出第一件隔离服样板;2月3日,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2月7日,首批隔离服出炉,前后只用了短短13天的时间。他们把自己生产的防护服、隔离服等捐赠到武汉等地的抗疫一线。
76岁的他“工作是最大乐趣”
80后的他“坚持就会有所成就”
总部位于宁波的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有“服装界的富士康”之称,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企业,其超级工厂拥有8.8万员工,每天生产服装180万件,公司董事长马建荣用精益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面料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将中国制造的产业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76岁高龄的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尔容,“一辈子磨一把刀”,在国内的轿车工业普遍用进口刀具生产汽车的时候,他的想法是:“中国的轿车工业,总是要用中国产的刀具来生产汽车。”最终打破国外垄断锻造出“中国第一刀”。如今,国内的轿车生产线上,到处可以看到恒锋工具的刀。
在被问到为何76岁仍奋斗在一线,陈尔容说,这是因为他的职业情怀,在企业一线工作也是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曾经拉着三轮车沿街叫卖水果的韩树人,是获奖风云浙商中唯一的80后,他从草根出发一步步壮大,如今他创办的鲜丰水果已发展成为拥有2000余家门店的果业连锁经营巨头。“梦想不分大小,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所成就。”韩树人说。
浙能集团原董事长童亚辉则一辈子无怨无悔奉献给能源行业。他带领浙能集团自主创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开创了电煤清洁利用的新时代;与航天六院在液氢领域深度军民合作,开展“氢液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国内首座民用氢液化工厂。
他率先提出“市场换资源”思路,先后在安徽、宁夏和新疆建成煤电基地、发电基地和煤化工工程,带领浙能集团从过去单一依赖发电尤其是煤电成功向电力、油气、能源服务三大产业并举转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