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将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应急“数智管控”
2021年02月07日 08:29:38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俞伯汀 童锦

  雨越下越大,突然手机屏幕闪了一下,一直紧张待命的呼日村书记高忠“腾”的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马上通知村委成员,“收到镇里通知了,赶紧把村民都撤了!”

  呼日村村头的喇叭立刻响了起来:“凌小军、凌齐新、凌茂春……8户村民请注意,目前后方地灾点风险较高,请尽快撤离到村文化大礼堂或到亲友家避让,警报解除前不要回家……”

  2020年7月5日下午三点,收到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预警信息,岛石镇呼日村紧急组织村民撤离。在大伙撤离12个小时后,呼日村呼马线地质灾害点连续发生两次滑坡,部分泥沙石块冲进了村民家。

  事后经地灾专家调查认定,这是杭州近年来一次非传统意义上的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将对自己亲人安危的关切普及到每一位村民

  一年摸排斜坡15000余个,建立“一坡一卡”

  “书记上门动员撤离时,我们刚刚吃好晚饭,没想到后面山上真的塌下来。”事情过去了大半年,呼日村村民凌茂春谈起去年汛期的那次紧急撤离,记忆犹新。

  在岛石镇副镇长刘志华看来,之所以能够明确到哪个点位撤人,撤哪几户人,多亏了2019年“利奇马”台风后开始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这给了我们决定撤人的依据,不然‘空跑’多了对村民来说就是‘狼来了’。”

  在此之前,最让刘志华这样的基层干部犯难的是,灾害发生的区域往往不在预警区域,哪些群众该撤?撤到哪里去?什么时候撤?无法评判。大伙撤谁“毛估估”,撤多少“毛估估”,胆子大点少撤点,胆子小点多撤点,每次做决策都像“抓阄”。

  杨志炜是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副局长,他的岳父以前就住在临安於潜镇堰口村,每次下暴雨前,他都要跑到家后面斜坡上看看,有没有可能发生滑坡,会不会受到暴雨冲刷影响。

  “按老办法,对已经发生过地灾的点位,才会纳入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2019年,市规划资源局新机构成立,负责临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杨志炜敏锐地觉得,“地质灾害点是不断变化的,没发生地灾的地方也要‘管起来’。”

  按照专业评估数据,临安区地质灾害易发区2883平方公里,占到全区总面积的92%。“照此看,临安98%的区域是不适合住人的,这对政府管理相当于无用信息。”杨志炜说。

  台风“利奇马”后,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临安地质灾害风险防治力度,给了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底气。

  临安风险点摸底工作迅速展开,“我们用的就是我对岳父家查看风险的办法,一个个斜坡看过去,一家家查过去。”杨志炜笑着说,先充分掌握全区每个有人居住的斜坡的情况,然后用新技术探索建立一套风险预警模型。

  在省市规划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安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对全区18个乡镇15410个有人居住的斜坡单元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有人居住的山坡,分为无风险和有风险,对于有风险区域分四级管控。高风险区域,当雨量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启动相应的撤人措施。

  “这15000多个有人居住的斜坡单元都建了信息卡,共划定风险区6728个,其中极高风险区84个,高风险区642个,中风险区2008个,低风险区3994个。”杨志炜告诉记者,通过将各风险点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纳入当地270个行政村的398个网格管理体系,“一坡一卡”对应明确风险等级、网格员、影响农户等,临安全面夯实了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根基。

  在成功预警避险的呼日线地灾点,村民凌茂春对着家后面斜坡下的一个牌子用手机“扫一扫”后把手机拿给记者看,“我们这8户的网格员就是村书记高忠,有情况都是他负责巡查、通知。这上面坡面情况、高书记的电话都有。”

  从“报警”到“预警”

  数字“建模”辅助基层地灾风险防控决策预警

  “由于地质灾害是动态变化的,掌握了全区地灾风险点情况,做好日常巡查,我们还想看看能不能从被地灾‘牵着鼻子走’向‘预警’转变。”杨志炜介绍,呼日村的成功避险,就印证了这一探索的成效。

  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遍访国内专家团队,最终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风险模型研究,提出了适合临安的斜坡失稳评价模型和影响范围计算公式。

  “通过输入坡面地质数据,天气、雨量等实时信息就能预估各点位发生地灾的概率,在平台上实时监测、报警,事后还能进行风险反演。”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成功预警避险的呼日村呼马线地质灾害点,便是由平台上实时出现的高风险提示辅助决策的。

  成效已初步得到印证。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临安区精准避让地质灾害16起,实现人员“零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79.9%。

  “风险或许很难完全精准预警,但如果技术能够提供一些辅助,我们基层地灾风险防范也多了一个决策参照,这对杭州乃至全国的地灾防治都是有意义的。”杨志炜信心满满,2021年,针对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进一步加密地灾点雨量监测站密度,进一步校准预警模型,持续提高预警精准度。

  在市规划资源局地矿处负责人看来,临安分局的精细化探索,不仅优化了地灾风险点的认定和管控方式,还进一步理清了各部门职责,结合杭州市已有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形成了基层地质灾害治理“提前预警、精准防控、协同共治”的智治模式。

  “就拿呼日线地灾点来说,规资部门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前期灾害点筛查,指导乡镇编制应急预案到村到户,在暴雨来临后,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发出预警指令,乡镇负责启动相对应的撤离响应,交通部门负责对滑坡影响的道路进行管控,旅游部门管好附近农家乐,应急部门做好抢险和应急物资保障……每个部门都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刘志华介绍,如今临安各镇村,每一次地灾发生,从预警、处置到灾后治理已实现高效协同、有条不紊。

  目前,以临安的探路为“示范”,市规划资源局已全面开启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底前,全市全面开展1∶2000精细化调查,并将临安创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应急管理体系的做法向全市推广,实现灾害风险“数智管控”,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杭州将以三年行动为抓手,发挥“数字治理第一城”优势,全面提升杭州地质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监测能力、预警能力和防范能力,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省、全国输出地质灾害精密防治“杭州样本”。

标签: 责任编辑: 唐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杭州将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应急“数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