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如约而至。今年的“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直以来,杭州在全国、全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走在前列。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7:1,城与乡的距离正在快速减小。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更高的要求,杭州将建设怎样的乡村?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在2月26日召开的杭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们一窥究竟。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样板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曾经的偏远乡村,如今成了人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
事实上,早在2010年,杭州就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进入到更高水平的建设阶段: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宜居、宜业、宜游,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临安太湖源红叶指南村落景区
10余年过去,杭州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杭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杭州市发布关于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记者注意到,文件中提出要将区县(市)实行全域景区化打造,到2025年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把杭州乡村打造成更具国际知名度、呈现江南韵味、承载乡愁记忆、充满双创活力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除了户户见风景、村村有特色外,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强调了产业兴旺。文件中提出,要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加快产村融合,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营,支持乡贤、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经营,通过“村+公司+农户”等模式经营乡村资源。
关键词:城乡融合新示范
城与乡,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两个空间载体,也是人类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对关系。当下,城乡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然而即便如此,部分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差距。
在会上,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强调,杭州要率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推进“一线五化”: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红线,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化,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进乡村治理数智化,推进农民生活共富化。
农村发展,产业先行。农业生产社会化,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杭州将重点围绕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乡村旅游、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乡村农旅结合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将突破600亿元,乡村旅游人次要突破1亿,经营收入要突破100亿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杭州还将启动新一轮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计划,通过推广村庄经营、飞地抱团、连片抱团、强村公司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同时,实施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通过精准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创业帮扶、教育帮扶等举措,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
建德“草莓种植产业数字化平台”
关键词:数智乡村新标杆
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迈进。“十四五”时期,杭州也提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杭州的数智,不止在城市,也渗透在乡村的各个角落。近年来,杭州市在创建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中,建立完善“市级抓统筹、县级建平台、乡镇优功能、村级重应用”四级联动机制,推进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乡村“四治”融合。
会上发布的《杭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可见数智乡村的方向,让数字更多参与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除了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外,到2022年,政务服务事项也将100%实现“掌上办”,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救助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广泛向乡村延伸。
数智乡村还体现在构建“党建引领、农民主体、四治融合、整体智治”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到2025年,杭州全市要争取创建省级善治村1000个以上,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100个以上。
接下来,杭州还将深化四级联动,按照“一脑、一仓、一平台、一窗口”的体系,分层次有序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建设市级层面城市大脑、县级乡村数据仓、乡镇层面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和村社级层面便民服务终端,着力提升服务窗口数字化水平,让更多农民群众共享数字成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