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文 通讯员 方序 朱俊俊) “我感觉自己好像重生了,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看看两个孙子。”4月28日,在浙大二院心脏中心接受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患者、50多岁的周金明(化名)顺利出院。
在周金明体内,一颗重约400克的人工心脏,被放置在心脏下方,正以每分钟1810转左右的速度转动,泵出约4至6升血量——相当于一颗健康心脏的工作效率;在他肩上,一个小背包装着人工心脏控制器。这些设计精密的人工装置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今年春节期间,周金明心衰发作,被紧急送至浙大二院抢救。经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爱强教授团队仔细评估,他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脏肌肉变性,心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董爱强说,“做心脏移植能解决患者的心脏问题,但供体可遇不可求,植入人工心脏成了延续患者生命的唯一办法。”面对周金明心脏随时可能停止跳动的危险情况,他的家人作出了接受植入人工心脏的决定。
人工心脏,专业术语称为心室辅助装置,按辅助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辅助装置、右心辅助装置和双心辅助装置;按植入方式,可分为体外式和植入式。周金明采用的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是最常见的一种。
与心脏移植不同,放置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并不摘除患者自身的心脏,而是为功能已衰竭的左心并联一个由特殊金属材料制成的血液泵,以改善左心功能。简单来说,由于患者的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加入一个约半个拳头大小、形状如同水管三通接头的血液泵后,能够将血液从心室抽出,经管路打入升主动脉,再由升主动脉流至全身,从而为全身各脏器源源不断输送血液和营养。
人工心脏植入后,并非一劳永逸,仍然要靠随身携带的体外电池供电。连接人工心脏的管道由稳定的防水材质制成,从患者腹腔穿出,另一端连接着背包内的控制器。
董爱强告诉记者,这个体外控制器就像电瓶车上的电瓶一样,所有体外设备带齐后约有3公斤重,需要8至10小时充一次电。此外,人工心脏植入后,异物在血液当中会产生血栓,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王建安教授表示,人工心脏对于极为高危、心功能极差的心血管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工心脏有时候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有时候也为终末期的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这部分患者可以携带着人工心脏长期生存,他们因此重获新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