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记录我国首颗氢弹爆炸的名场面,那台摄影机出自浙大之手
2021年10月15日 09:31:34 来源: 钱江晚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功勋》中,有一篇就是讲述中国研制氢弹时,科研人员们的艰辛历程。而大家能看到当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则又要将目光转移到浙江大学。

  秋阳透过玻璃跃进客厅,洒在花草和钢琴上。90岁的林中教授,发如银丝,精神矍铄,倚坐在沙发上,清朗健谈。

  前不久,记者前往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光电学院”)原光学仪器工程学系教授林中家拜访。深谈中,每每忆过往岁月,她总乐以朗笑开篇,又喜以朗笑结语。

  清健,畅快,慈祥,一如旭阳。

  特别是在说起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时,林中教授总会俯过身子,用清朗的音调提点一句:爆炸画面,是我们浙江大学光仪系光电学院研发的高速摄影机拍的。

  确实,很少有人知道,正是浙大原光仪系研制的250万幅/秒的高速摄影机,完整地记录下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瞬间。当年的浙江大学光仪系光电学院,如今也已发展成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初创:生源来自其它专业,连教材也都是现编的

  拜访林中教授那日下午,恰是教师节。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也手捧鲜花前来探望。

  两拨人凑在一起走进林中教授家中,颇有点浩浩荡荡的架势。

  清健爽朗,和蔼风趣,初见林中教授,没人会将她与“90”这个年岁相联系。她和老伴儿罗东教授一起将大伙儿迎到餐厅后,大家才发现,他们早已将茶杯逐个整齐摆好,就等热水入杯。

  屋内陈设简约,整洁清爽。据老两口说,家里的一切保洁和日常生活,都是自己操持,从未请过保洁。

  待大家坐下寒暄后,林中教授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但所有话题,都还是心心念念的不离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

  时光回流到1952 年,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以及何增禄等教授的倡议,在浙大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以下简称“光仪专业”)。著名物理学家、浙大物理系主任何增禄教授任首任专业主任,盛耕雨副教授任实验室主任,董大年任支部书记,首届招收52级学生21名,开创了中国光学工程高等教育的先河。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林中教授的人生轨迹,与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逐渐产生了交集。

  1953年之前,林中教授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家乡福建厦门度过,并且已是厦门大学的学生。生相清秀的她,自称年少时也“很胆大”——解放前曾偷偷离家,跟着地下党前往位于泉州的一处根据地,并在那里入了党。厦门解放后,她曾在组织部工作过一段时间。

  彼时林中教授,还是更向往校园生活。机缘巧合之下,她如愿再度进入厦门大学就读工科专业,“当时从组织部请了两个月假去复习考试,结果发榜时我也不敢去看,但幸运的是考上了。”

  那个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支援建设,一些大学进行了学科整体调整,甚至很多科研人员都需要如“万金油”般隔行换岗,林中教授亦是如此来到杭州——1953年,她作为插班生从厦门大学来到浙江大学,成为光仪系光仪专业第二届学子之一。

  作为一个几乎是空白的专业领域,她清晰地记得,浙大光仪系光仪专业第一届学子都是从物理系等抽调组班。更难想象的是,那时竟连本专业教材都没有。“填空”之难,可窥一斑。

  为了能有基础教材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当时的教授们也都很苦恼,后来只能参考前苏联专家提供的一些内容信息的基础上来组织编写教材。教材之外,实验设备亦很缺乏。为了保证一些实验设备以及相关零件的配给,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对方筹措。

  发展:开枝散叶,成为“中国光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

  不过再艰难,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还是坚持了下来。成果,亦斐然:我国第一台记录氢弹爆炸过程的高速摄影机、我国最早开发成功的先进惯导技术的核心部件光纤陀螺、我国第一台背投式大屏幕多媒体彩电……都诞生在这里。

  林中教授说,从中走出的学子们更是在全国开枝散叶,以至于全国五大光机(仪)所的创办、国内好几所(各大)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创建与人才教培,都与浙大有着密切关联——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国家对光学仪器人才需求量大,国内其他高校纷纷开办“光学仪器”专业。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测绘学院、上海机械学院等国内新设“光学仪器”专业的高校纷纷选派教师来浙大进修。

  也正是如此,浙大光电学院曾被王大珩先生誉为“中国光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

  而自豪与荣誉背后的艰辛,也只有浙大光仪电人们自己体味。那段艰苦历程,林中教授可以说是悉数经历过。她本人,亦对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57年,林中提前毕业并留校后,即参加筹办了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和激光专业,还曾赴法国学习。那期间,她就在居里夫人曾工作过的“巴黎六大”学习。归国后,浙江大学对她的研究项目非常重视,并且将大量科研资金拨给了光仪系光电学院。

  特别是1978年之后,她一直致力于近代光谱技术和光谱仪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0年代,在林中教授的带领下,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的第一台带微机的激光喇曼光谱仪在浙大诞生,它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同类仪器水平。原浙大党委书记刘丹、中国光学界泰斗王大珩先生亲临鉴定会现场,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成果获得浙江省及国家 荣誉的同时,也为国家省下了宝贵的外汇资金。并且《光明日报》和《浙江日报》等媒体,还分别就此作了专门报道。

  聊到一半,林中教授从房间里取出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相册,里面的照片,堪称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的重要阶段性史料。这引得前去探望的师生们,立刻就请求借去扫描留存。

  未来:70年的风雨春秋,是我国光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拜访末了,林中教授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但她的话题依旧离不开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的发展。

  在校时,林中教授为学子们主要开设光谱仪器学、激光干涉计量学、近代光谱技术等课程,无论是讲授本科生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选修课程,或是在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研究生课题工作指导上,她都素以严格、严谨而又大胆放手的风格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尊重。

  回顾过往,林中教授的这份治学风格,想必也与浙大光仪系光电学院初创时的艰辛历程和治学传统相系。

  如今,浙大玉泉校区主教学区,第三教学大楼依然矗立。这里一直是浙大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光电学院、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11月,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苏尼·斯文伯格教授为首的学科国际评估委员会认为:“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传统光学方面是国际上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又在现代光学和光子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个研究方向达到世界研究前列。”

  自1952年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光学仪器专业;1956年9月我国第一届“光学仪器”专业毕业生21人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顺利从浙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光学仪器高级专业人才;再到1960年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光学仪器工程学系……半个多世纪以来,浙大光电学院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2022年,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即将迎来创系70周年。

  林中教授,便是这70年历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而这近70年的风雨春秋,见证的不仅是浙大光仪系到浙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进化,亦是新中国高等工科教育事业和光学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

标签: 浙江大学;光学仪器;氢弹;光谱仪 责任编辑: 董沈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记录我国首颗氢弹爆炸的名场面,那台摄影机出自浙大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