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滨江萧山联手 杭州双星在下一盘什么棋?
2022年05月05日 16:46:5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4月底,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联席会暨规划评审会召开。

  可能只是一个区域园区发展的阶段性会议,这则消息并没引起太多人关注。但对萧山和滨江而言,意味着之前一直在筹谋的两区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滨江区因江得名,萧山区以潮立意。

  钱塘江南岸,杭州的这两个城区,山水相依、地缘相连、文化相通,同为杭州产业发展的主赛场,是杭州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主要落脚阵地。

  这两大经济强区,GDP排名一直位列前五,此次联手打造特别合作园,不少人认为还和两区主政者不无关系。

  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此前任滨江区委书记,再之前为萧山区区长;而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此前任萧山区区长。两位主政者,长期耕耘萧滨两地,不但熟稔两地经济发展,也对两地有深厚感情。

  对于滨萧特别合作园,王敏认为,这是两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是为杭州发展探路。

  章登峰则表示,这是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扛起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的有效探索,也是助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际行动。

  可见,王敏和章登峰都对滨萧特别合作园寄予厚望,赋予其两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重要路径”这样的高度地位。

  特别合作园要解决哪些问题?

  不难看出,这是杭州在提升区域协同发展上又一次探索。

  2022年3月,杭州启动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战略部署,让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从滨江到萧山落地,形成“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的先进制造集群生态,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政策。

  “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模式有何深远意义?

  对杭州而言,能够有效激活各个强区、大区的资源要素,实现空间生产与分配的平衡,提升区域协同发展速度,增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

  打造特别合作园,便是杭州在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高新区(滨江)和萧山区合作建设特别合作园,直白地说,是解决空间和项目之间的问题,取长补短。

  一直以来,高新区(滨江)都受限于地理空间不大的发展难题。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认为,高新区(滨江)虽然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城区”,但它的溢出效益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关键就在于缺乏发展空间的支撑。

  萧山区是杭州的制造业强区,产业发展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近几年,萧山区也在谋求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淘汰了一些落后的产能。不过,由于萧山区地域空间较大,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带来了很多项目用地,但是缺乏好项目进驻。

  2021年11月底,滨江区和萧山区签下滨萧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两区动作不断,两个城区的“一把手”曾一起赴湘湖调研三江创智新城。在特别合作园揭牌前,云尖信息总部项目率先开工,成为两区合作后的首个省重大产业项目。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各个城市都在以都市圈为抓手,开展城市间的协同合作。

  不过,在一个城市里,两个城区的深度合作发展,并不常见。高新区(滨江)和萧山区的合作,对于探索“1+1>2”的产业发展模式,颇有先行意义。


标签: 责任编辑: 庞舒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滨江萧山联手 杭州双星在下一盘什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