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气渐凉,莲藕陆续进入采收期,京杭大运河旁的三家村藕粉厂也开始忙碌起来。
说起藕粉,许多人会瞬间将它与西湖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绝大多数“西湖藕粉”并不产自西湖,而是出自临平区崇贤街道三家村。
生在三家村,长在运河旁,在不少老底子村民的记忆中,三家村伴运河而兴,种藕、挖藕、做藕粉,这里的祖祖辈辈与藕共生,以此为傲,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也见证了村子的蜕变。
变迁:从坐船摆渡到车水马龙
“藕粉制作讲究新鲜,嘉兴基地和本地收来的鲜藕,以及江苏、湖北过来的原料粉,一进厂,马上就要处理。”在沈洪奎父子经营的三家村藕粉厂,这几天,每天都有装载近40吨原材料的大货车开进厂区内。
曾几何时,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外出做生意,船是三家村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三家村也完全不是目前车水马龙的景象。
三家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老的京杭运河穿村而过,鸭兰港、三家村港这两条河流在村内交织,使得这里地势低洼,水多田少,土质肥沃,自古就有种植莲藕、制作藕粉的传统。
来村里购买莲藕和藕粉的外地人往来频繁。近代出现轮船后,三家村渡口连同不远处的码头便成为来往于杭州、苏州、湖州等地的小火轮停靠码头,逢年过节热闹非凡。
过去,村中大半土地、荷塘在一河之隔的对岸,得靠渡船来回穿梭。早上起来,带上一天的干粮,坐船到对岸,劳作一天再回到家中。“特别是双抢时节,村民赶去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种慈姑,排荸荠,采莲子,收获夏白藕,农事一片繁忙景象。”三家村村民、临平区资深媒体人邵宏富回忆。
渡口与码头人员的往来频繁也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农产品销售。三家村的莲藕通过码头运出去,不少人坐船来到三家村买藕粉和慈姑、茭白等农产品。
三家村渡口旁有个凉亭,凉亭的石柱上铭刻着一副对联:“仆仆风尘何妨小坐,依依杨柳莫误归程”,提醒人们虽有如画春色,但别误了回家的时辰。
时至今日,三家村渡口旁,这几根柱子还保存完好,连同坐船摆渡,一起成为了村里几代人的记忆。2013年,建造营运了上百年的渡口停用,取而代之的是交错纵横的公路和大大小小的桥。如今,来往的人大多开车,公交车也通到了村里。
发展: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家村除了藕粉厂,还扩建了砖瓦厂等村办企业。但由于效益不好,村集体欠了信用社100多万元偿还不出,藕粉厂厂房、商标一起抵押了出去,“三家村”商标最终被迫拍卖。
1997年,村民沈洪奎创办了碧莲藕粉厂,又花了30万元把“三家村”这个商标买了回来。那个年代30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件事也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生在三家村,长在三家村,家里好几代人种藕、做藕粉,有感情在,不想这个牌子就这样没了。”沈洪奎说。
从鲜藕到藕粉,要经过清洗、打浆、过滤、沉淀、除沙、去蛋白、烘干等多道工序,每100斤鲜藕,大约只能生产出8斤纯藕粉。在三家村藕粉厂,采用的还是藕粉的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还是创新,这个问题也曾困扰着沈洪奎。以前,藕粉属于手工制作,虽然技术含量低,但是工序繁多,后来渐渐变成了机械化操作。几年前还能在三家村见到手工制作藕粉的老师傅,现在会老手艺的村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机器和手工,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市场上多速溶藕粉,加糖和桂花等辅料。而老杭州人喜欢吃纯藕粉,也就是手削藕粉。在沈洪奎看来,手削藕粉更是一种文化传承。2011年,三家村藕粉厂恢复了手削藕粉工艺。2016年12月,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块牌子不能砸,我们要规模经营,既要保留传统工艺,也要有现代工艺的创新,让‘三家村’藕粉一直传承下去。”沈洪奎说。在他和儿子沈鹏的经营下,厂子在浙江嘉兴、江苏、四川设立了种植、生产基地。三家村藕粉品牌运作扩展到了上海、西安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还成了航空食品。
藕粉厂办得有声有色,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厂里的30多名员工都是三家村人,因为削藕粉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切得过厚、过薄都不行,平时用的都是村里的熟练工。
未来:再次因运河迎来新机遇
关于创新,沈洪奎动过不少脑筋,他曾在藕粉厂设了一个三家村藕粉生产演示基地,在荷塘里重新种上荷花,请老师傅现场制作藕粉,供游人参观品尝。
“电商发展起来后,藕粉也不再只是老杭州人喜爱的美食。”沈鹏说,目前,三家村藕粉厂主要客户群体在18岁到35岁,年轻客户带动了销量,厂子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更让沈洪奎父子俩欣喜的是,去年10月,临平区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总整治面积约257万平方米,涉及塘栖、运河、东湖、崇贤四个镇街。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硬件”,也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软件”。项目建成后,三家村无疑将再次因为运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环境整治后就是文化再生,这条流淌千年的运河所经之处,不仅为临平带来了旖旎风光,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形态万千的民风民俗。”临平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临平将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节点“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打响多个文旅节庆品牌,其中就包括了三家村。
今年3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临平段)——崇贤塘栖段项目正式开工。“要不了几年,游客会越来越多,以后可以乘坐游船从杭州、塘栖到我们三家村欣赏荷花、品尝藕粉。”沈洪奎高兴地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