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发展终究归结于时间轴上的元素跳动。
这些跳动的元素,有科技的跃升,有人才的汇集,有产业的变革。而从时间轴维度来看,这些元素跳动的强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潜力和动力所在。正如那句改革开放的著名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赶考之路
2002年12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萧山,对萧山提出了“不断提升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而率先实现现代化”“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当全国先行者”的殷殷嘱托。此时的萧山是浙江第一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也正值撤市设区开局之年,如何在大都市发展战略和大杭州建设的新格局下,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如何从县域经济迈向都市经济,闯出一条新路子来,为全省作示范,无疑是萧山必须答好的一道新时代考题。
习近平同志的寄望,是一次“点石成金”,也是萧山新“赶考之路”的起点。而萧山的切入点就是交通大建设,从大通道中抢出时间、抢出效率、抢出萧山的优势。从20年前“1918”道路建设大会战启动到如今投资1500亿元的“22688”交通大会战基本收官,萧山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牛鼻子”,打通奋进大通道,探路发展新格局。
眼下,萧山形成了由时代、风情、通城、空港、机场、彩虹等构成的“四纵四横一连线”快速路网结构,并将向“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路网体系拓展,从此步入“高架通勤”时代。从萧山机场到萧山南部末梢乡镇河上镇只需45分钟,颠覆了很多人的地理观,这在以前根本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轨迹都在随之发生改变,其意义也绝不亚于机场轨道快线将大空港与大城西的联通。多年“补课”,萧山快速路里程已跃升至全市第一,一个领跑时代的国际化城区路网骨架已然呈现。
路的建设是一场硬仗,是“跳出萧山发展萧山”开放发展理念的深度演绎,也是萧山探路新格局的缩影。
路的互通,心的相连,萧山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它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也构建了快速迈向“都市经济”的新格局,这与20年前萧山工业冲千亿时“宝马赠英雄”有着异曲同工的震撼。
厚植开放
戴村是座城。这句话放在20年前肯定是天方夜谭。但因为时代高架的直通,戴村直通新时代,它与高新区(滨江)、望江新城和西湖景区“一线牵”,15分钟的时空距离,让它有机会、有潜力跃变为一座城。10月8日,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汽车与萧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在戴村打造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预计2023年12月一期产品实现量产。这是吉利用脚给这座“未来之城”投票。
而戴村之南,科百特过滤膜公司在河上仅用几年时间就追赶到了萧山百强企业第四位,并在当地安心编织它的“膜界”。
不得不说,开放已成为萧山“末梢”发展的最大底色,而“末梢之变”甚至正在改变萧山的工业版图。
看萧山的快速路网,你会发现整个路网的“运动轨迹”从萧山国际机场穿过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萧山中心城区、湘湖,最终到达萧山南部。形象地讲,当萧山各个角落描绘未来机遇时,经常会用到“空港时间”这一时空概念,即任意一点到机场的时间,而用“空港时间”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奔竞效率”,或许正是新格局的开局。
特别呼应的是,这一“轨迹”的两端,萧山分别擘画了一个“经济圈”——
东面,以萧山国际机场为枢纽,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的重叠。在杭州下一步部署中,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在“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管理、机场共建”的总体思路下,打造形成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西面,继今年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在湘湖揭牌后,10月8日再次迎来重磅动作,“中国视谷”建设在这里启幕,将融合萧山滨江两地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共建产业生态,建立起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服务机构组成的创新支撑系统,形成一园窗口、双核启动、全域协同的格局,打造智能物联万亿级生态圈。杭州的“视谷”,将与武汉的“光谷”,合肥的 “声谷”,共同呈现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的三足鼎立之势,令人无限憧憬。
效率变革
就像快速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效率一样,“经济巨轮”萧山也在快速路上开启了一场效率变革。
2022年1月,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四大平台在不改变体制的前提下,划小为八大“兵团”,包括科技城、绿色制造产业新城(益农)、三江创智新城、市北、桥南、临空、世纪城和湘湖,并按“一名团长、一个团队、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实施“兵团化会战”。
从地图上看,八大“兵团”犹如八颗“珍珠”,镶嵌在萧山的快速路网上,从最东的绿色制造产业新城到最西南的三江创智新城,擘画出“两个先行”的风景线。那么,“兵团”到底是什么?是划小单元,尽锐出战。“会战”又是什么?是集中优势兵力,三军协同攻坚。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认为:“过去,萧山发展经济靠的是‘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它带有县域经济的痕迹,最大特点就是自下而上、资源分散。所以现在要采用精细、精准、落细、落实的‘蒸小笼’模式,真正把资源要素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区域和企业集聚。”
信息港小镇和杭州湾生物科技谷显然是这场“效率变革”的“课代表”。前者用十年时间,从一幢小楼发展成为钱塘江南岸首个省级特色小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在这里集聚。后者,从600亩水泥厂区脱胎而来,在机场西大门“无中生有”打造了一座临空型生物科技城,截至目前引进产业项目累计投资已达120余亿元,包括赛默飞、健新原力、美迪西等多家生物医药头部CDMO和CRO企业。
而它们一个共同之处,便是腾笼换鸟。对萧山制造来说,12万亩存量工业用地犹如从“县域经济”快速迈向“都市经济”的一道道“坎”,必须破解。不得不说,随着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不断放大,萧山已连续6年获评全省“腾笼换鸟”先进区,拓展了凤凰涅槃的新空间。
“蒸小笼”模式已成为新时代萧山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不二法门”。但其又有另一层含义,即“产城人文”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2022年9月,浙江省首个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在萧山科技城核心区揭牌启用,力争通过10年时间建设,数字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浙江生物经济新高地。现场,去年刚从新加坡回国的原生生物创始人曹彤说出了对这个产城融合“新物种”的期许:“很多留学人回国就是要做事,如果有个与海外类似的创新创业环境,将会更好地凝聚留学人员,也有助于这些人才快速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
从7年前诞生起,萧山科技城就按国际科创社区的标准来打造。眼下,这里早已“星光熠熠”,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集聚,让外界对萧山的传统认知悄然发生改变,可谓重塑了萧山的城市形象、产业业态和增长动能。而传化智联生命科学中心、钱湾智谷等一大批省重大项目齐聚,更为海归搭建了实现科创梦想的“有温度”的大平台。
正如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在揭牌仪式上所期盼的,希望以海归小镇为新起点,人才像钱塘江大潮一样,在杭州形成奔竞之势。这无疑也是萧山这场“效率变革”的落脚点。
双轮驱动
随着“县域经济”快速迈向“都市经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萧山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
整个“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速快于GDP增速,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对经济“稳进提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制造业真正意义上成为发展的“双引擎”。
逐浪前行的萧山民营企业也在拥抱这一“结构之变”。截至目前,萧山已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数量居全省前列。这当中,传化又是特别的存在。继获批浙江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制造业企业)之后,“传化货运网以平台模式服务生产制造”又成为全省服务业大会典型案例,可谓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双丰收”。以传化货运网为例,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已为全国40多个行业、上百家企业提供服务,提升综合物流效能10%到20%,该平台全年线上交易规模已高达2103.68亿元。
传化的“经典”也告诉我们,现代服务业的“赛道”需要坚守与创新,更要“耐得住寂寞”。杭州地铁6号线丰北站被誉为杭州“最孤独的地铁站”,因为它的周边是一大片城市“留白”。但就像钱江世纪城核心区用20年时间从孤独走向繁华一样,此时的“留白”将成为世纪城未来发展的下一个增长极、又一个风暴眼和新一个活力源,这里将规划建设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永和的“下意识”里,这里,或许就是杭州的“曼哈顿”、杭州的“浦东”。
的确,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并驾齐驱”,无疑是萧山快速迈向“都市经济”最具辨识度的发展信号之一。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总部型、科研型、服务型人才集聚萧山,他们的创业创新又将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注入更多“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新时代内涵。
特别应景的是,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落户萧山后,院方在“求是创新”的浙大校训后加上了“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并将其作为“座右铭”。眼下,在科创中心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科学家们正为“浙江第一芯”的诞生与分秒赛跑着。这不只是简单的校训“扩展”,更是一种“创新文化的新生态”,最终将凝聚成一股更具萧山辨识度的科创新力量。
而这,又是萧山一条新的“赶考之路”。奔竞新萧山正向世界敞开怀抱,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加速奔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