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永康石柱镇塘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当了书记,就要拼!”
2016年08月11日 03:46:30 来源: 浙江日报 何苏鸣

1.jpg

孙朝厅在村里的建设工地上。

  浙江在线8月1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头发是白的,脸庞是黑的。

  眼前这位52岁的永康石柱镇塘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有些“老相”。可他自己倒是丝毫不在意,“只要能为村子做一点事,头发再白点、皮肤再黑点都愿意!”

  过去的7年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塘里村这个只有360多人的小山村,像一棵春笋,茁壮成长为拥有省生态文化村、省森林村庄头衔的明星村。如今,他又和村民们一起谋划着将村里闲置的老房改造为古朴典雅的“三巷九院”,打造属于塘里村的“精品民宿文化游”。

  一个心结:

  当书记,为村里做事

  孙朝厅的这个村党支部书记职务,是自己“要求”来的。2009年6月,石柱镇的组织委员突然打电话,要他和“发小”孙界仁一起到镇里坐坐。当时,他心里就已经有了谱。到了镇里,他“先发制人”:“镇里肯定是要给村里物色新书记了。如果塘里村要做事要发展,这个书记,一定得我来当,我当得好!”

  原来,时任村支书因为计划生育问题,当时已避走他乡9个多月了,村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对孙朝厅知根知底的孙界仁,那天在镇上拍着胸脯打包票:“朝厅来当村支书,一定当得好,我支持他!”

  踌躇满志的孙朝厅回家后,一向笑眯眯的妻子孔丽芳却拉下了脸:“家里的五金工具厂就撂给我了?”孙朝厅却跟她约法三章:今后在村里少走动、少攀谈、低调做人。

  抱怨归抱怨,可看到孙朝厅认准了,孔丽芳也只有支持的份,因为她知道,这是丈夫心里的一个结——孙朝厅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就是村里的大队长、大队书记。当时,村里没有钱,父亲却想方设法给村里通了电;“双抢”时节,村里的牛累趴了,父亲就从20公里外调来拖拉机。“当时,全村人都聚在我家夸他,我就觉得,当一个一心一意为村里做事的干部,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一把大火:

  新官“烧”出了威信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孙朝厅没想到,自己的“村支书之旅”,真的是从一把火开始的。

  塘里村的村委会一直设在原村小学的校舍里。可那些年,校园却被一些“钉子户”占据了。“明明已经替他们造好了新楼房,可他们非但不搬走,还继续用柴火家什在学校里占地盘。”孙朝厅知道村民们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一上任,他就来到学校宣布:限时清收拖欠电费,限时腾退集体房产。

  可给定的期限到了,多数人依旧无动于衷。

  “你们不动手,那就我来清理。清理的东西不拿走,烧掉!”孙朝厅的倔脾气上来了,他真自己钻进杂货铺一样的房间,一件件破家具、一捆捆烂柴禾地清理,户主捡走了一部分,余下的,真烧了。

  村两委有了办公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也整理出来了,村民们开始相信,这个孙朝厅,真是为村里来干事的。在外工作40多年的离休干部孙禄仁赶回村里捐了4万元,让村里置办家当,说得很干脆:“我支持朝厅,我们村,是该发展了!”

  “村干部是个芝麻官,可是占着位置不干事也是腐败。既然当了书记,那就拼吧!”孙朝厅的治村之路,起步了。

  一张蓝图:

  让城里人来品味“乡愁”

  孙朝厅知道,办公室有了、活动中心有了,但这些都只是硬件,村子要真正获得发展,建制度才是关键。上任后第一次召开村里的组织生活会,他发问,“大家为什么要入党?”

  村里的31名党员面面相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孙朝厅给他们上课,“一个好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只有用行动喊出‘向我看齐’的时候,群众才会服你,村里才有希望。”

  接下来,村党支部把每月20日定为党员学习日,规定党员列席村级工作会议,参与讨论、表决;“党员服务手册”,是塘里村的一项创新,31名党员每人都把每个月做的事情按时登记上册,实行“月记上墙”,使半年一次的党员评星有了量化的依据;“五共六区”党建联心工作法,则把村庄划分为蓝、黄、红、紫、绿、粉6个片区,由5名村支委和村委会主任分别担任片长,每个片长带领4名党员组成小团队,具体负责相应区域范围内的治安、绿化、卫生等工作。

  “其实,党员变得不像党员,责任也并不全在他们身上,因为很多时候党支部就没有给他们机会来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党员的身份就模糊了。”让孙朝厅高兴的是,在好制度的引领下,党员身上被点燃的激情越烧越旺:村里的“民心工程”,党员带头捐款;村里整治环境,党员领头包干;村里展示民俗风貌,党员美化示范。

  省生态文化村、省森林村庄……这几年,塘里村陆陆续续获得了不少荣誉,可孙朝厅仍不“知足”。去年6月,他又组织启动旧村改造工程,以老村泥巴房为特色,实施“三巷九院”的构想。孙朝厅说:“到时候,我们村里也会有许多民宿,城里人来塘里都能感受浓浓的乡土情。”


标签: 村干部;生态文化;民宿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