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奄奄一息的老樟树,重现勃勃生机。
浙江在线9月1日讯(钱江晚报通讯员 许乾虎 见习记者 何贤君)浦江县北站社区,有一棵明代种植的古樟树,“胸围”3.68米,堪称浦江城区樟树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水晶作坊在浦江四处兴起,污水横流。日益糟糕的环境,极大影响了老樟树的健康。10年前,老樟树开始渐渐枯萎。
2013年,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号角在浦江率先吹响,北站社区痛下决心,关停了一大批违法偷排的水晶企业。
两三年时间,这里天蓝了,水清了,而那棵老樟树,也奇迹般地迎来重生。
老樟树“重金属超标”
病根就是周围的水晶作坊
浦江县市政园林管理所所长金玉蝉记得,2006年开始,就不断有居民反映:老樟树病了。
“树叶变黄,慢慢开始脱落。须根也腐烂了,水和养分无法吸收。”金玉蝉说,他们进行了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是专门到杭州,请来了园林专家。
专家把部分树根挖了出来,还装了土壤带回去检测。结果让所有人吓了一跳:重金属超标。
大家都很清楚,老樟树的病根,就是周边的水晶加工厂。
“北站社区的水晶作坊一般由本地人出租房屋,外地人进行生产。”北站社区书记张伟强说,这些作坊离古樟树较近,家家户户废水直排、废渣乱倒,直接导致了古樟树根系的污染病变。
受苦的不止老樟树。张伟强说,对水晶作坊的污染,社区居民怨声载道,“社区里全是灰尘,居民窗户不敢开,衣服不敢晒,下水道还经常堵塞,整个社区一塌糊涂。”
铁腕治水关停“小水晶”
溪水清了树也活了
2008年,北站社区启动水晶整治工作,但因为诸多原因,当时收效甚微。
2013年,浦江“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铺开。
“发现一点毛病就要求整改,不行就关停。”张伟强说,3年时间,北站社区621家水晶作坊陆续搬离生活区,其中大部分关停取缔,有些则搬入水晶集聚园区。
2014年,老樟树病症开始好转,如今已是生机勃勃。
不但老樟树活了,北站社区旁的东溪,水质也渐渐好了起来。
“2013年之前,死鸡、死鸭、死猪,什么都飘在上面,水晶粉和废水,都直接排在里面。”叶素娟是北站社区的老居民,从小就在东溪旁玩耍,看到曾经碧波荡漾、鱼虾成群的东溪变成“牛奶河”,很是痛心。
让她欣喜的是,经过几年对水晶加工厂的整治,东溪又回到了她记忆中的样子。
如今,漫步在东溪沿岸,到处挤满了休闲健身的居民。叶素娟感叹道:“现在回头看,我们欠下的环境账,最终还是要还的。”
关停两万家水晶作坊
全县水质都变好了
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北站社区。
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浦江县全域水晶加工户从近2.2万家锐减到1376家,现代化水晶产业园168幢厂房拔地而起,整个浦阳江流域的水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今年1-6月,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断面考核优秀。全县51条支流,Ⅲ类以上支流达到47条,其中Ⅱ类支流40条(去年同期30条),Ⅲ类支流7条(去年同期10条);Ⅳ类支流4条(去年同期8条),Ⅴ类支流0条(去年同期2条),劣Ⅴ类支流0条(去年同期1条)。
前不久,叶素娟还在上学的女儿收到一份家庭作业,用照片展现浦江的变化。
“完成起来太轻松了,五水共治后,浦江随处是美景。”叶素娟说。
四轮“811”专项行动,浙江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
不久前,浙江省开启了第四轮“811”专项行动。行动方案成为今后五年“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的指南。
2004年至今,省委、省政府相继部署实施了四轮“811”生态环保专项行动。
首轮“811”生态环保三年行动,突出8大水系和11个设区市的11个环保重点监管区的治理,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二轮“811”新三年行动,基本解决了突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1年开始的第三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水、大气、土壤和森林绿化美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突出生态环境短板得到加强,全省生态环境面貌出现根本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建成生态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名词解释:
“811”专项行动,即用11项专项行动,实现8个方面主要目标。通过绿色经济培育、节能减排、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改一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屏障建设、灾害防控、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这11项专项行动,达到绿色经济培育、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灾害防控、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这8个方面的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