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传承家规家训 东阳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有规可循
2016年09月22日 15:36:05 来源: 金华日报 张益晓 孙苗青

  浙江在线9月22日讯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这是东阳市虎鹿镇葛宅村党员葛志兰家的家训。在这一家训的引领下,一直以来,全家9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家里兄弟妯娌相处融洽。

  更值得一提的是,葛志兰一家人将这一家训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有的带头清扫门前道路,有的主动向支部要求卫生责任区包干。近段时间,这一大家子的和美事迹,经媒体传播后,广受褒扬。

  如葛志兰家一样,葛宅村38户党员都带头亮出家规家训,“更鼓清凉且读书,不须惆怅软红尘”“真心实做,无不可图之功”等家训,颇令人深思,又激人奋进,使其成了一种无形而有力量的“葛宅文化”,浸润人心。

  东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广泛开展“学家训、立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学传统家风 立时代新风”活动,旨在更好地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行家训,修身律己、严明家风,切实推进全体党员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截至目前,该市共有15220户家庭、6万多名党员参与了立家规活动,写下各户家规,并从中评选出现代好家规450条。

  同时,该市紧紧把握家规家训这一重要抓手,深入学习传统家风,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开展“八婺好家风”党员故事评比、进行党员好故事评选等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明显。

  学家训 廉洁修身当公仆

  “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谓义,然后无伤于廉也。”日前,在中国木雕博物馆内,东阳市直机关工委党委书记吴月兰,站在一块展出的家训雕板前,一字一句地阅读着。

  读一句,解释一句。吴月兰告诉新党员:“这些优秀的家训虽字数不多,但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阐述了人民公仆的标准,廉洁修身的要求,要好好学习和领会。”家训馆是中国木雕博物馆的一张金名片,馆内既有以雅溪卢氏、吴宁厉氏、岘西杜氏、玉溪程氏等九大家族为代表的东阳著名家族的家训,也有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匾额,内容涉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

  对此,东阳充分利用这一“道德高地”,组织在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休党员,以及新提拔领导干部等前往学习。截至目前,共有8万余人前往家训馆,通过观摩文献资料、听家规家训报告、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接受家规家训教育。

  同时,东阳全市各基层党组织的90多个村级家规家训文化馆,通过开设家训馆、家训长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等,展示本地历代传统好家训,引导党员干部争优比先,争当表率。此外,东阳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经典家训诵读”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经典家训诵读,以经典润泽心灵,启迪心智,继承和弘扬廉洁修身的传统美德。

  立家规 树当代新家风

  9月16日,公众微信号“金华两学一做”关注了东阳的东阳江镇。该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紧紧把握家规家训这一载体,编制了一个“镇级家训”———《新东阳江家训》,号召全体党员带头学、带头抓好问题整改,争做合格党员。

  “党员干部,团结一致。为民服务,初心不忘。”“垃圾分类,禽畜圈养。三整一拆,治乱治脏”这些朗朗上口、简单明了的家训,结合了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党员教育等内容,受到了群众欢迎。

  好家风,引领社会好风尚。在这方面,东阳组织发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收集、学习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传统好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诸葛亮诫子书》等,通过结合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大力挖掘身边的家风家教好故事,全面收集各村的历代名人家训、当代普通人的家训,以及与这些家训有关的民间传说,让党员干部在阅读中深化理解,乐于接受。

  在继承传统家规家训的基础上,东阳的农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创立更加通俗简明的新家训。截至目前,已收集历代祖辈家训186条,传统故事300多个,还挖掘出新故事400多个。

  如南市街道大联村,曾以“脏、乱、差”闻名。为扭转不良风气,东阳市把大联村作为传承家训的试点。村党支部发动村民对照传统家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自己立“新家规”。据统计,全村591户农户共提出715条“新家规”,经过广大村民的讨论后,拆除违章建筑和不乱扔垃圾这两条,被立为最重要的“家规”,有效倡导了乡风文明。

  行家训 志愿服务为大家

  晒家训、立家规,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为此,东阳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结合。

  “读书立志、诚实忠孝”“见长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日前,一幅幅洋洋洒洒、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展现在巍山镇王宅村文化礼堂。据了解,该村党支部在学习践行家规家训上,推出了诸多举措,如举办“家训书法”展、组建“王宅帮帮团”、推行“善行档案”、 评选“好人好事榜”等,助推党员干部知行合一,第一时间为村民排忧解难。

  “我们村党员带头常学家规家训,做好人好事,‘善行档案’越来越厚,邻里关系好了,环境也变得更美了。”王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庆浩说。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这是83岁老党员葛世昌一家始终践行的家规。多年来,他坚持义务清扫垃圾,严寒酷暑无一日停歇。在他的带动下,儿子儿媳也积极参与到“环境革命”中来。

  记者获悉,东阳全市广泛发动农村(社区)、两新组织、高校等多领域党内外热心人士,通过学家风家训、办家训书法展、组建“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将良好家风带向社会。如横店镇有“妈妈团”,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送爱心;虎鹿镇蔡宅村有“蔡嫂爱心帮扶队”,设立了蔡嫂二维码,开通了帮扶热线电话;城东街道单良村成立了红晓义工队,服务老人。


标签: 东阳;家训;两学一做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