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东阳市区元宝湖东岸向南迎坡而上,在笔架山麓有个绿色钢管铁皮棚子,人们管它叫“心博园”。棚子不大,40多平方米,四面皆空,棚顶松柯阴翳,看上去颇为简陋。说起这棚子,却有很多故事。
以前,这里是一条小山坑,上面铺着几块水泥板。游客拾级登山前,大凡要在这驻足歇息。6年前,一名姓杜的市民曾拿来一块偌大的“舞台布景”,用一根树桠撑着搭起了一个极原始的帐篷。当时,有位磐安中学退休的王樟梓老师,用电动车载来一个大花钵,倒扣在地上当桌脚,上面架两块石板拼成一张小桌子,再搬了几个柱石当凳子。王樟梓又拣了3块石板,立在帐篷外,用大红油漆题写了“心博园”三字。
何为“心博园”?心博者,人之心愿、博爱也。心博园就是“谈天说地,话人间、叙人生、评个性,抒发心愿,彰显博爱的场所”。王樟梓说,上海有个很大的世博园,这山旮旯虽小,但我们的心怀和情爱比天地更大,故名之。
2013年,东阳市民于虹、王戚超、葛世豪、徐文洪及皖人王师傅等见该帐篷日渐破损,雨天漏水,地面泥泞,就主动出钱捐物,浇筑了混凝土地面,并撤了帐篷,建起了钢管铁皮棚子。接着又有多名市民先后运来4张大理石桌子和8条大理石双人椅。一名叫“岘山樵农”的市民还送来一块“灵岳和风”匾,给棚子点了“睛”。原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金一初老先生对人们“种德扬仁”的善举甚为感动,欣然写下七律《盛赞义举》,张贴于棚内,给心博园平添了几多诗情。
今年初,80岁的王樟梓捡来一些塑料泡沫板,给棚子作“墙”,再在泡沫板上拉起一条通廊红色横幅,创建了一个极富个性的文化长廊,美其名曰“心博园工作室”。该长廊的内容相当丰富,有《金华日报》《东阳日报》《中国奇书》等报刊,有登山者的图片,有讴歌当地城乡建设巨大成就的心得感悟,更有出自王樟梓之手的“心博开发”“心博论坛”“心博图腾”系列作品。除此之外,还有40多行的长诗《南山行》和“南山行路线图”“游客须知”等,更有王樟梓用诗歌形式串联南山各景点的资料,如“鸳鸯路上向阳亭,笔架山峰观景台”等。
无论晴雨,来心博园休闲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尤其是春季,更是天天爆棚。如今,心博园不仅是游客登山时歇脚的驿站,更是一方市民读报看书、吟诗作画、品茗对弈、吹拉弹唱的好去处。为了美化心博园的环境,服务游人,人们轮流值日,义务打扫。最近,王樟梓等人还在小棚周边栽种了不少万年青、木芙蓉、康乃馨等绿植……“期盼来心博园的游客皆是知音,但愿来此登山的驴友春天永驻。”如今,这个市民众筹建起的心博园已成为笔架山的一大风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