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 爽 金辉 应建波)五年前,自金义都市新区从规划蓝图中走出,正式落地建设的那一刻起,浙中人澎湃的创业激情便被梦想中的未来之城点燃,金义都市新区的成长印记,注定成为浙中城市发展史中的华彩篇章。
当浙江省四大都市圈的战略布局落子浙中,与金华市城市发展“向东、再向东”的趋势形成历史性交汇,作为金华市区与义乌市区的结合点,浙中之星——金义都市新区(以下简称“新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年时间,新区的建设者们只争朝夕,以弄潮儿的姿态回馈着时代与时局对这块热土的青睐,以金华市三条廊道建设为基础依托,全方位破解城市发展面临的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休闲等关键性命题。
一条科创廊道便是一条“智”与“才”的集聚带。捷孚传动eDCT350项目已下线投产,高端科研院校接踵而至,这股智慧能量在科创廊道上蓬勃生长,演化为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综合交通廊道加快成型,城市空间红利几何级增长。随着金义东轨道交通加速度推进,新区迎来了轻轨时代,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的空间便利。金义都市新区不再是城与城的交界,以“融”的姿态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拥抱金华、义乌城市“双核心”的历史定位。
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使生态与发展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渔歌小镇“菊园”花香四溢,欢颜摄影小镇讲述着新区的优雅和浪漫情怀,五个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争奇斗艳,共同勾勒出“浙中生态廊道”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座生机勃勃的新城,凭借前期扎实的城市发展积淀,自信满满地迎接浙中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高端定位,打造核心增长极
11月17日,捷孚传动eDCT350变速箱下线仪式在金华科技城隆重举行。这一天,回忆起两年前脚下还是一片池塘、荒土的情景,捷孚传动董事长任旻感慨万千又踌躇满志,“我们将胸怀开创‘智造行业新格局’的雄心,脚踏浙中崛起这片热土,扎扎实实向着‘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迈进。”
一个月后,“金华市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与北大科技园共建金华北大科技城签约仪式”在北大科技园北京总部举行。根据工作部署,北大科技园将围绕金义都市新区规划与建设进行产城融合发展设计,发挥品牌与平台优势,全面牵引教育、医疗、科技产业资源区域落地,进一步推动北大科技园“立足金华、辐射浙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前后两幅画面,共同印证着高端产业、先进智力涌入新区的潮流与趋势。作为金华市科创廊道的核心区域,新区以金华科技城为主平台依托,在招引研发机构、引进高端人才、保障创新型产业用地、鼓励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而凝聚起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奠定了产城融合的发展主基调。
一只只“金凤凰”来到了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中科院成都计算机研究所金义联合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金华应用研究院、智能农业传感器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已成功落户,引进“国千”6人,博士11人、硕士7人,研发工作人员超过50人。为完善金融配套、扶持科技创新,该园区分别与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金华银行合作,成立100亿元的科技产业基金和金华科技城金融服务中心。未来,这里将云集众多专家学者、创业创投大咖,成长为自然环境优美、服务环境优秀、宜居宜业的“浙中硅谷”。
如果说金华科技城承载着新区发展实体产业之厚重,那么,菜鸟电商产业园、金华传化物流信息港、圆通速递智能仓储与分拨中心等电商项目与金义综保区协同发展,则共同肩负着壮大新区“信息经济”的使命,虚实两种经济形态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双腾飞的翅膀,助力新区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飞冲天。
在前期综保区完成实单测试的基础上,今年6月30日,首单众美联集团价值50万美元进口货物通关入区,标志着金义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目前,综保区已签订协议及注册企业40余家,正式入驻10余家。
依托这个金华历史上首个由国务院批复的对外开放重大功能平台,新区全力推进通关一体化、贸易便利化,“金义宝一天、全世界一圈”跨境贸易高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未来,人们将在这里看到门类繁多的世界商品:由中欧铁路进来的红酒、奶粉、橄榄油及义甬舟海上大通道来的巴西、澳洲的肉类在这里存储、分销;兰溪的棉纱、东阳的红木、永康的五金铜铝等金华各产业群所需进口的原材料,在这里保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金义综保区的影响力辐射整个闽浙赣皖区域……
与金义综保区相距不远,菜鸟·金华电商产业园刚刚送走了第五个繁忙的“双十一”。这一天,园区内130多家网店创造了“包裹数量超过1300万件/日,日均进出车辆将近7000辆,每日电商物流人员数量1.4万人左右”的繁荣景象。
“下一步,我们将以菜鸟和中国移动金义信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金义宝特色小镇,把它打造为以高新技术、跨境体验、菜鸟绿谷为特色的宜业宜居宜游电商旅游小镇。”一名新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个新的发展梦想正在悄然酝酿。
互融互通,释放空间红利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金华各地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努力开拓创新,形成了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形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县域经济转型向都市区经济发展,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成为参与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浙江省实施浙中城市群战略的题中之义。
如何打破金华市“散而不和”的块状经济格局,促进不同区域间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2016年底,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在新区新城路破土动工,通过改变城市空间格局,宣告了这一历史性难题将正式破解。
据了解,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线路总长103.86公里,共设站29座(秦塘站计为2座)全程分为金华-义乌段和义乌-东阳(横店)段。该项目总投资估算327.6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串联金义发展带(金华、金义都市新区、义乌)、东部经济发展带(义乌、东阳、浦江、磐安)、西部经济发展带(金华、兰溪、武义、永康)三大经济带的发展,快速连接金华市区、东阳、义乌以及金义都市新区内的主要城镇,同时无缝衔接高铁金华站、铁路金华南站、高铁义乌站、高铁东阳横店站等主要交通枢纽。该项目将为沿线居民提供快速、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市民在通勤通学、商务旅游等方面的出行需求,打造1小时交通圈。“上午在东阳秦皇宫里看拍戏,中午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购物,晚上漫步到金华中国婺剧院看场婺剧。”这样的生活模式,将在不久后成为现实。
“当轨道从城市贯穿而过,它将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而是演变成一个城市的血脉。”轨道的开通,打破了区域的空间阻隔,将带动金华市经济社会产生连锁反应,对于新区和浙中城市群来说,无疑是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目前,新区已圆满完成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新区段8.52公里、沿线9个村约238亩土地征地和近2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安置任务,主线清表全部完成。
根据计划,在原有的金华-义乌BRT专线基础上,围绕新区,还打造金义中央大道,从而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新区的空间红利将巨量释放。
“金义都市新区处在都市区黄金主轴的关键节点上,是金华交通物流最便捷、资源要素最充裕、产城融合最核心的区块,希望金义都市新区发挥战略支点作用,担负起促进双城融合的使命,承载起助推浙中崛起的重任。”金华市相关领导对新区未来寄予厚望。
生态宜居,定义幸福之城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城市生态和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一座高水平的现代理想之城,一定是生态宜居的幸福空间”,秉承着这种认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根本之道,新区的管理者们将生态建设融入城市配套的每个细节。
借鉴乌镇田园综合体模式,新区积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渔歌小镇,小镇充分展现低田特有的渔歌文化,与风光秀美的东阳江相映成趣,成为生态廊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0月26日,占地近300亩的“渔歌小镇”菊园正式开园,300多个菊花品种、70多种花色异彩纷呈,将孝顺镇下马村装扮成了花的海洋,短短四天,便吸引游客20万人次。为扩大渔歌小镇的品牌影响力,10月28日,新区举办了“孝顺·渔歌杯”2017中国首届山水四项公开赛,涵盖游泳、皮划艇、越野跑、自行车四个体育运动项目,共有100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哥伦比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四十多名外国选手参与。“这是金华市首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IP的品牌赛事,为新区探索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有旅游界专业人士称,渔歌小镇一问世,将展现对生态、经济、文化较强的带动力。
目前,像渔歌小镇这样的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新区已引进了5个,夯实了新区的生态基底。与此同时,全区投资1.2亿元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年新开工绿化工程约60万平方米,完成道路两侧绿化,新开工路灯工程2000盏,实现核心区块环线、高新产业园及支家区块主要路段全部亮化。新区,俨然是一座长在花园里的城市,城市品位和气质明显提升。
对一座新城来说,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关乎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不仅能直接带来生活上的便捷,更影响着市民的获得感和对城市的情感认同。2017年,关于这项基础性民生工程,新区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4月,总投资5亿元的君华双语学校顺利开工,计划明年秋季正式招生;引进了总投资1亿元的尚雅学校,金义中心小学已明确项目选址将于近期开工,计划2019年招生入学;今年12月,田氏综合性医院开业。累计完成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61个,投放自行车1500辆,累计租还车总数达到46.5万余次;新设公安办证服务中心,新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出入境、交管、消防等证件业务;孝顺商城、法华街、四海铭门等商圈初具规模。
随着交通路网不断升级、大型配套逐步兑现和三条廊道建设快速推进,新区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城市发展积淀,这座功能不断完备的生态智慧之城正向“高新产业集聚、商贸金融繁荣、科教文卫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目标加速度奔跑,一步步走进浙中城市群强势崛起的美好时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