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年度杰出创意设计师评选结果出炉,东阳锡艺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卢晓侃上榜。颁奖词如此评价他:“立足非遗,尝试多种材料结合,实现传统锡艺与创新设计的推陈出新。”
在15名2017年度杰出创意设计师中,卢晓侃是唯一从事传统工艺的“手艺人”,也是唯一被协会邀请作主题演讲的设计师。
三款锡罐研发数年
让卢晓侃捧回年度杰出创意设计师奖项的,是他历时数年研发的3款锡罐。
这3款锡罐采用了“锡艺+”模式,让传统锡材与红木、竹子以及崖柏等材质结合,以跨界融合的思维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外观。去年2月,崖柏随形锡茶叶罐获得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紫光檀锡茶叶罐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
这些茶叶罐,卢晓侃研发了数年。数年前,他由设计回归祖传的锡艺,却发现这一行业日趋萎靡,虽然村里还有几位老师傅在打制,但壶瓶烛台“老三样”除了传统节庆时拿出来使用,平时鲜有人问津,消亡只是时间问题。要让传统锡艺回归生活,就要找到当下的应用场景。锡器自古就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的说法,卢晓侃决定先从茶器入手,“用锡罐装茶叶,不仅茶叶的色香味不会流失,而且随着茶多酚的转换,茶味会更加醇厚。”他相信,锡器这种独特的品质终将被人接纳。
“我是东阳人,东阳木雕竹编举世闻名,把竹木跟锡结合创作,是自然而然的。”当问及为何会想到竹木与锡的结合时,卢晓侃不假思索地回答。一次,他到红木家具厂去参观,看到堆积如山的红木下脚料,心头忽然一动。“我了解到紫光檀这类名贵木料,做家具出材十不出一,造成大量的下脚料,非常可惜;而且下脚料随意废弃,会造成环境污染。”于是他动念研发木与锡的结合,并成功设计出紫光檀锡茶叶罐系列。“铸锡为胆,镂木为身”,这款锡木作品,完美地将紫光檀的典雅和锡的素净结合在了一起,大受好评,在去年第11届东博会上获得银奖,并被评为东阳市十大旅游纪念品之一。
研发并非一蹴而就,一段佛肚竹挖去竹膈后,嵌入锡内壁,竹子外面再以锡皮包边,每道工序、每个比例都要反复琢磨。竹材易蛀,季节变换极易开裂,焊接过程中对竹材的保护,每一个难题的解决,换来的都是经验的积累。
随后,卢晓侃又研发出“柏香”系列崖柏随形锡罐,作品还未完工就被朋友们订走了。“这些锡罐均为纯手工打造,因为木料天然生长,形状不一,同一种材料做出来的作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绝无雷同。”卢晓侃说。
创意设计与古为徒
随着作品的累积,卢晓侃渐渐在玩家中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去年,远在北京的朋友托人送来一根湘妃竹,素色的竹胎上几朵层层晕染的云纹,非常雅致。“像这样尺寸规格的湘妃竹,怕是价格就要几千块!”有朋友这样说。原料的珍贵,无形中增加了卢晓侃的压力,如何利用好这根材料,无疑是个大难题。
经过几天的构思,卢晓侃的设计草图被一票通过:一根竹子做成3款锡竹罐,一个基本款,一个随形款,第三个将两节竹子剖成5片,拼成梅花形。
锡艺+竹材的茶罐,从设计到成品,工艺非常繁复,尤其是内壁的拼接需要跟竹子完全吻合。焊接、捶揲、刮磨,作品出来的那一刻,卢晓侃才算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更何况这么珍贵的材料,更需用心对待。”
说到这款梅花锡竹罐,还有一段小插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何红兵见到作品后说,他于几年前参与故宫竹编家具修缮时,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过一款竹编结合的锡茶罐,跟这件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何红兵还将该藏品照片找了出来,果然无论尺寸比例还是工艺手法都很相近。看到自己的创意设计与数百年前的老艺人不谋而合,卢晓侃很是开心:“也许是我多年收藏老锡器,从中汲取了灵感,冥冥中与古人神交了吧!”欣喜之余,他坚定了继续与古为徒的决心,不断从古代器物里汲取养分。
为设计这款梅花形湘妃竹锡茶叶罐,卢晓侃苦思冥想,直到后来无意中看到家里使用多年的果盘——这种塑料果盘用五六个小盘子拼凑出花朵造型,让他瞬间脑洞大开。如今,梅花形湘妃竹锡茶叶罐已成为卢晓侃朋友圈里的“网红”。
与古为徒还包括多种传统工艺的融合。在紫光檀锡茶叶罐上,卢晓侃就运用了传统的掐丝镶嵌工艺,把细如发丝的金银丝掐成各种简约的图案,镶嵌在罐身上,俗称“嵌银(金)”。甚至连有裂痕的紫光檀他都舍不得废弃,别出心裁地用了“锔瓷”工艺弥补,竟成了意想不到的“缺憾美”。本来留着自己使用的并非“完美”的产品,因为嵌银、锔钉等元素的加入,虽然受到朋友追捧、索求。
活化非遗捍卫传统
在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的年会上,当着一众设计界大咖,卢晓侃以平实的语言直击当下传统工艺的“痛点”:传统手工艺工序复杂,人工成本高昂;工业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巨大冲击;传统民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应用场景消失。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卢晓侃认为此事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秉承“工匠精神”,认真对待匠心与成本、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与此同时,他以自己的“锡艺+”跨界融合研发历程,提出了传统锡艺非遗活化的两大途径:一是突破锡艺民俗器形局限,根据茶道、香道等流行生活方式,开发系列用品,让锡器重新走进现代生活;二是创新锡艺材料和工艺,广泛寻求锡材与其他材料和工艺的结合,让传统锡艺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他说,自己的“锡艺+”跨界融合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让锡器重新走进当代生活”,任重而道远。目前,他还在不断改进这几款产品,比如从家具的线条里获得灵感,在紫光檀锡茶叶罐的外罐上雕刻起阳线,盖子外缘也加工出起阳线,减去罐身上繁缛费时的嵌银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赋予产品更加含蓄内敛的气质,使这款茶叶罐拥有文房美学意味。
“商业是保护文化的最好方式,因为文化太脆弱了!”在主题演讲结尾,卢晓侃疾呼,要实现非遗的产业化,必须让传统工艺回归现代生活,设计师必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设计服务生活并改变和美化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