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龚望平 袁华明 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把一根吸管做到极致的企业“双童吸管”,是义乌平均亩产税收冠军的有力竞争者。按照当地的平均工业产出计算,年产值1个多亿的“双童吸管”需要50亩以上的工业用地,而他们现有的厂区占地只有18亩,创下了高达28万元的平均亩产税收。“双童吸管”负责人表示,不断在有限的厂房内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每个企业转型升级所追求的目标,而政府“引领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也有助于破解当前部分优质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
近日,义乌印发《关于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企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后的分类监管,避免工业用地“一让了之”。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工业土地也有一个从出让、成长到结束的过程,这就是‘全生命周期’。”义乌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平台,对项目在用地期限内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
为了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义乌在健全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土地使用权退出等机制的基础上,将项目建设投入、产出、节能、环保等各领域要素纳入日常管理,并建立全市工业企业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
据了解,义乌现行“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按亩均税收、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指标综合评分,把企业分为A、B、C、D四类。去年,差别化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1.37亿元,补贴A类企业水、天然气费用358万元;126家D类企业中整治提升89家、关停37家。在此基础上,义乌建立了工业用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比如,对连续两年获评D类或连续3年获评C类(含)以下的企业,国土部门有权按照合同约定与其解除土地出让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严格执行,将有效确保项目产业导向和产出效益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而“合同约定”手段的采用,也有利于全过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