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5月31日讯 用土灶烧饭在当前的农村都已不多见,而今却成为市民人一种休闲新风尚。据了解,以团队游的形式体验农耕生活,已经成为金华人在双休日或小长假出游的主要选择。市民普遍反映回归田园的休闲方式贴近自然,放松身心,也有助于人与人关系的融洽。
游客:土灶做饭乐趣多
园区:周末用餐需预订
初夏的万景生态园满眼郁郁葱葱,五六个年轻人正在园区内的池塘边垂钓。得知记者是独自前往,他们便收拾起渔具热情地招呼同去用土灶烧饭吃。“今天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活动,以往都是去唱歌吃大餐,现在我们喜欢到乡间来,自己用土灶烧饭很有意思。”记者跟随他们来到土灶区,一群人正围着两个土灶忙碌着,有的洗菜切菜,有的生火炒菜,说说笑笑不亦乐乎。坐在板凳上生火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用土灶烧饭是小时候住在农村的记忆了,多年没有再烧过,公司举行这样的员工活动让他有了“重新体验农村生活的感觉”。陈先生说他平常在家很难得烧饭,这次出来觉得有趣就主动承担了生火烧灶的工作,虽然琢磨了近半小时才烧旺,但还是很有成就感。
金东区锦林佛手园、开发区嘉华农场、武义灵芝园……我市各地开设土灶烧饭的户外园区不少。记者了解了各大农事体验园区,土灶的租用价格在100~200元,一个土灶两口锅,可同时容纳10人的用餐量。柴火、餐具和调味品免费使用,体验结束后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清洗餐具,或加收几十元的清洗费。万景生态园负责人颜晴告诉记者,自从开业以来土灶就是团队游最受欢迎的项目,“周末的土灶已经预订到了一个月以后,去年一年仅园区内44个土灶的营收就超400万元”。
近日,市区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婺城区农耕文化园举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亲子活动。孩子们脱下宽大的校服围上围裙,放下手中的课本拿起锅铲,自己动手给父母做了一顿“爱心午饭”。参加活动的杜女士说,女儿平时在家基本不做家务,遇到不合口味的饭菜就吃得很少。这次户外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合作,竟然烧了一桌子饭菜,“小鬼当家,虽然有的烧焦了,有的盐放多了,但是能吃到女儿用土灶做的饭菜,我们都很高兴,她自己在实践中也学到了很多生活常识”。
游客:农耕体验收获大
园区:相关就业带动多
走进婺城区农耕文化园,左手边的农耕文化长廊尤为引人注目。打稻机、谷耙、担箩、竹米斗……几十种传统农耕用具一一展现在眼前,每个用具均注明了名称和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常有年长的游客在这些农耕用具前驻足感叹,三五成群指着其中的一样或几样农具讲述属于他们那辈人的农耕记忆。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离了电子产品和商场游乐园,似乎很难想到其他的玩乐项目。然而,在这个以“农耕”为主题的园区内,抓泥鳅、拉梨耕地、滚铁环、捡鸡蛋、踩水车这些年代久远的传统项目却成了孩子们的新鲜玩意。
某校学生辅导员张老师说,学生来到园区的科普教学区参观了老黄牛犁地,孩子们在农技师的指导下,卷起衣袖,弯下腰,组队协作体验拉犁耕地。在蔬菜种植基地,还让学生们自己从远处挑来水给蔬菜进行浇灌。活动结束后,有学生感慨:干农活原来这么辛苦啊,农民伯伯真的不容易。张老师说,把孩子们带出课堂,让他们在农耕实践中增长见识,在真实场景中感悟生活的不易,就是他们组织学生户外实践活动的初衷。
今年57岁的邵福堂是赤松镇人,在农耕文化园从事农技工作已有3年,目前主要负责10多亩蔬菜地管理和鸡鸭、猪羊等动物的养殖工作。下午3时多,他正光着脚,挽着裤腿,在蔬菜大棚内忙着调试顶棚,给蔬菜进行滴灌喷水,以确保棚内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据了解,农耕文化园长期员工40余人,像邵师傅这样的当地村民从业人员占到一半,从事设施维护、绿化种植、学农指导等工作。农耕园的发展除了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之外,也给周边农户增加了自种蔬果的经济收益。“旅游旺季时,有村民也会挑着桑葚、西瓜或者自家做的干菜在周边售卖,我们也是欢迎的,这也是给园区增强农耕氛围嘛。”园区创始人倪竹勇说。据了解,今年4月份农耕文化园有5万人次的客流量,同比增长了60%。
业内人士指出,当今时代正处在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做好传承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农耕+旅游”还是“农耕+研学”的模式,都值得关注和推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