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瑾华 通讯员 马正心)义乌市新马路12号,一座白色雕塑右手向前伸平,左手高举拨浪鼓——这个引起人注意的物件,已经成为了老一辈义乌人开拓精神的象征之一。
这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上世纪80年代,无数义乌人就在这里谋求生计,而这座纪念着义乌精神的塑像,则被义乌人亲切地称作“拨浪鼓女神”。
紧挨着拨浪鼓女神的,是义乌最大的新华书店——从旧址公园望过去,能够看到许多临窗全神贯注阅读的读者。
2018年初,历经三个月的转型升级,陪伴义乌人多年的新马路新华书店,再次与读者见面。在全省各地新华书店的转型升级接力潮中,这家书店的行动不是最早的,但它在升级后却被评为最注重细节,也最体贴读者的书店之一。
三年前,义乌新华书店就开出了全国首家县级市“24小时”书店。而这一次义乌式精雕细琢的新马路新华书店里,究竟有哪些让人点赞的细节和讲究?近日,记者来到义乌,一探究竟。
一家为孩子着想的书店
走进新马路新华书店,第一感觉是视野异常开阔。升级后,书店近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书架排列把视野的阻隔降低到了最小。“通透”,是一位爷爷辈读者向记者用的形容词。
开阔空间带来的愉快感,对家长来说也是很实用的一项设计:“不用再在书架间来回寻找小朋友了。”
书店墙上装饰着关于“精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以及义乌诗人骆宾王的版画作品,义乌籍作家的作品也设有专架。浙江省义乌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经理杨伟说,承载义乌文化,是书店重要的使命之一。
这天,记者直观地感受到了义乌人读书的热情:刚到中午,书店里错落的阅读区几乎都已坐满。在一个当代小说书架前,一整排放假的少年盘腿坐着,一人一书,全神贯注。
义乌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田雨辰通过封包和存包的数量算了算,这时候在店的读者至少有两百人。工作人员通过营业额推算,这家新华书店吸引到的读者相比升级之前要翻了将近一倍。
工作人员杨伟为义乌读者对阅读的态度而骄傲:“家长从来不会拦着孩子买书,他们很明白读书的乐趣和益处。”
书店也丝毫不辜负攀升的人气。杨伟说,转型升级是和书店日常工作相伴的事。年初重新营业后,书店仍在不断进步。
比如书店各处积木一样能够拆分组装的展台与展柜,是经过店员的观察以及读者反馈,反复推敲后才确定成现在的配置:摆放童书的柜台要适应孩子的身高,避免尖锐的边角;如果展台的排布导致读者绕路,就要马上进行调整,留出通行的空间。
每样细小的设计都“有光”
除了书架与展台,书店也在“光”上做足了功夫。书店的200多个座位中有不少位子临窗,能享受到自然光,是读者的“必争之地”。书店特别在这些位子旁安装了色温接近自然光的灯。工作人员说,这样的调和,或许不敏感的读者不会察觉,但在长时间的阅读下,能够减少读者眼睛的负担。
另一样关于光的细节,藏在分类标牌里。
常逛书店的读者都知道,书店里给书分类的牌子往往驳杂,字号小,而且贴在书架高处,利用起来有些麻烦。这次升级,新马路新华书店同家长、教师等读者群体沟通,把图书分类简化成“生活”、“教育”等关键字,花费相当的成本做成发光字,从屋顶悬挂下来。记者在书店里走了几圈,结合书店的开阔视野,记者从书店任意一角几乎都能便利地找到这一层的图书分类。
能够简化、优化分类标牌的底气,来自于新华书店近几年来深度结合的几项“书店黑科技”。楼上楼下数一数,这家新华书店共有四处能够自助查询书目。这些大屏幕的触屏容易使用,让大小读者都方便地查到图书最准确的位置。再沿着发光的标识按图索骥,很快就能找到心仪的书。扫码自助购书也从“时尚”逐渐成了读者习惯的便利。
这家书店还要把科技与阅读的结合贯彻到底。杨伟说,书店未来还计划和周围的中小学合作,成立创新实验室,给学生以场地和技术的支持,鼓励孩子们在编程、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
记者从义乌新华书店的公众号看到一个消息,分享给义乌的读者,八月的每个星期五,义乌新华书店全场都会打7.9折,可以去挑一挑期待已久的好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