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永康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第二批7个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已经安装完毕。目前,永康市已经在14个公共场所投放了AED,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院前急救设备支撑,有力提升了应急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
据了解,AED也称为自动体外电击器,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种患者。使用中,它能够自动监测患者心律,自动分辨是否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如需除颤,它会自动电击除颤,进行抢救。
近年来,心脏猝死发病率逐年攀升。心脏除颤复苏越早越好,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左右。在医务人员及时赶到前,患者身边的第一名目击者进行迅速施救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对患者做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外,若再有一台AED进行电击,那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配置AED,让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除颤抢救。AED就是“救命神器”。
永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ED的操作并不复杂,接下去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使用方法培训。如果碰到突发晕厥的病人时,施救者应首先判断其是否有心跳呼吸,对其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即刻寻找AED。为患者贴上AED自带电极贴片后,如果语音提示“需要除颤”,按下按钮就会对其电击除颤。使用AED后须将其放回箱内。需要注意的是,AED只能实施院前急救,进一步治疗还需入院就诊。
据悉,这两批AED均由永康市红十字会和永康市卫计局联设,第一批于2017年12月初安装完成,第二批于今年8月中旬完成安装,每台设备成本3万元以上,分为立式和专用存放箱式两种,机器上均标有操作提示。
记者了解到,这14个公共场所的具体设置点为:行政中心、科技楼信访大厅、会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实验学校、舟二村、公共卫生大楼、社保大厅、财政大楼、体育中心、汽车西站、车管所、丽州商城、西城街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