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11月9日讯(章果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节制消费的时代。当今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新产品不断被淘汰。”当我在电子文档里敲出这句话时,神奇而反讽的是,电脑页面上突然跳出“双11”的广告,精准地覆盖在页面正中心。
“双11”来了,商家早已磨刀霍霍对准剁手党。广告无孔不入,在你浏览过的网页里,在你看过的视频中,甚至,在你开启电脑的那一刻,无不在提醒着你,买买买的时候到了!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买买买呢?是你真的需要某件商品吗?举个鲜明的例子,当苹果手机出新款的时候,为什么你迫不及待地想换个最新款,浑然不顾你的手机买来才一年,看着还很新,用着也挺好呢?
答案是,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有计划、有预谋地“商业操控”了。
这就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一部BBC出品的深度调查片,名字叫《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它会告诉你,消费文化怎么控制了你,让你甘愿变成在消费浪潮里翻滚的一颗小水珠。
人们很快地购买,很快地丢弃
说来话长,这种商业操控要回溯到近100年前。最初的时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样东西用坏了,我们会再买一样,继续使用。可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制造商提出的一种理念,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基础,那就是:人为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也被称为计划报废,即故意设计容易损坏的产品。
1924年,几家最大的电气公司,在日内瓦签订了一项秘密协议。协议第一项就是控制条款,规定普通照明灯泡的使用寿命应该得到控制。在此之前,灯泡的使用寿命是2500小时,然而,协议签署之后,灯泡的寿命缩短成1000小时,并且,任何违约的公司都会受到处罚。
渐渐地,计划报废成了公开的秘密。柏林大学有个教授研究商品的报废属性,他发现各种商品都内置了报废属性,小到电动牙刷,大到洗衣机。
但是,渐渐地,商家又发现,只在商品上动手脚来加快消费的速度,还不够。为此,必须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这时,已经到了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给出答案的人,是时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他希望人们每年购买新汽车,就像买新衣服或者新鞋子一样。这个理论叫做:有序制造不满情绪。
怎样来有序制造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入“潮流、时尚”概念。通用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款汽车,这些所谓新款,并不是性能有多大改变,可能只是尾翼更特别了,或者颜色更酷了,酷得和指甲油一样鲜亮。
就这样,斯隆重新定义了商品的“淘汰”概念,或者说,他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一种新的淘汰观念:从性能的角度看,你的汽车完全还能用,甚至还能用个十年八载,可是,面对颜色鲜亮如指甲油的新车,你会觉得新车更好,更值得拥有。
也就是说,此时,一件商品的淘汰,不再是因为它失去了效用,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只是,它过时了,新产品面世了。
片中有学者研究,商品的淘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购买衣物的数量从34件上升到67件。也就是说,平均5.4天,一个美国人就会买一件新衣服。人们很快地购买,很快地丢弃。
看看今日中国,情形也是如此。快时尚品牌的兴起,更是让买衣服变成了买菜般。
不仅仅是衣服,以前会被我们使用几十年的物品,现在也会很快被淘汰。比如,以前的家具是可以用几十年的,宜家却让沙发变得像薯片一样可以随时被消费。“无论是一张沙发还是一个马克杯,都是潮流的设计,而潮流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虽然宜家一直号称提倡绿色消费,但它的市场营销策略中,就有着一次性文化的影子。”
时至今日,让我们最感同身受的当然是手机了。手机消费的核心理念是不断淘汰,不断升级,而把这个理念发展到极致的就是乔布斯。每次苹果新产品的出现,都会让我们觉得,我们的手机已经过时了。
其实,这个片子一开头就是苹果手机5S开售的排队现场。3000个人已经在此等候了很久很久。其中,几个年轻人说,自己已经排了15天队。
为什么急于拥有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记者问了排队的人。有的说,因为新的指纹扫描功能挺有趣;有的说,因为速度更快;还有的说,因为颜色不一样……答案都挺茫然的。
连在苹果公司当了多年设计师的人都承认,苹果手机的创新开始停滞。他说,苹果发布的金色手机,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聪明的营销策略,“你只需把它放到耳边打个电话,所有人都会知道,你买了最高端的手机”。
所以呢,苹果粉们,你们热爱的到底是什么,是苹果手机的优越性能呢,还是更热爱把最新款手机拿在手上,然后,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时尚时尚最时尚”?
贩卖焦虑,制造冲动消费的情绪
如今无节制消费的现状,也并非仅仅由商家造成,消费者也参与了其中。
也许大多数人,包括你和我都觉得自己是精明节俭的消费者,对所有操纵我们情感诱导我们消费的企图充满警惕。但也许我们都错了,商家会绕过我们的理性。在有序制造了不满情绪之后,聪明的商家开始贩卖焦虑情绪。
策略很简单:先贩卖一种焦虑,然后告诉人们,这款产品可以赶走你的焦虑。
比如,市面上成千上万种抗菌清洁剂。但这些产品真的有用吗?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就能证明。一只手用普通香皂擦洗,一只手用号称有10倍抗菌效果的香皂,然而,清洗之后效果是相同的。因为,普通香皂就已经能清洗掉99%的细菌。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普通香皂是否有效不再重要,因为对细菌的恐慌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号称杀菌更彻底的商品,尽管它更贵。
保健食品也是同理,利用了人们害怕生病的心理,让人们认为日常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额外保护的饮食。比如,维他命水,听起来是不是很健康?但其实,这款水并非健康饮料,它的糖分和可口可乐相当。
贩卖焦虑,贩卖出了一个巨大产业。这点就不需多说了,保健品行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还不够,商家还要制造另一种情绪:冲动消费。
据说儿童是世界上最好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理性,不会想到这件商品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买不买得起,以及,它好不好用,经不经用。他只要一眼看到喜欢,就大喊“我要,我要,我要”。
商家怎么可以错失儿童这么庞大又优秀的消费群体呢?一种针对他们的消费形式诞生了,有个高大上的名字:授权制形象消费。简单地说,就是制造一个卡通形象,通过电视、电影把这个形象深深地植入儿童的脑海中,然后,贩卖这个卡通形象的一系列衍生品。
第一个这么干的是卢卡斯和他的《星球大战》,接踵而至的是变形金刚。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变形金刚不是先有电影再有玩具,而是先生产出了玩具,然后,几个聪明的头脑凑在一块,花了4个小时,攒出了变形金刚的故事。就这样,闸门被打开了,“授权制形象消费”潮水般涌来。
俘获了儿童这一消费群体后,商家又开始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成年人也像孩子一样,丧失理性冲动消费?
制造时尚偶像是一招。还有一招隐藏得比较深,就是将付款方式简化。
一个有趣的研究者对大脑活动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我们付现金时,会感到一种类似疼痛的不适感,而使用信用卡就不会。因为信用卡会推迟痛苦,使痛苦缓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你在刷信用卡时会更大手大脚了。
然后就到了网购时代。“想买就买”提供了即刻满足。你看到一个产品广告,搜索,购买,第二天,产品就出现在你家里。而购买过程也在不断加速,比如手机支付,让购买变成了一秒钟就能达成的事情。“购买过程不断加速,使人不再思考自己的购买行为。我们让消费者没有时间怀疑、质疑,如果你只需点一下鼠标就能购买,或者作出选择,而不必在意一大堆细节,或者经历繁杂的过程,你就更可能进行消费。”
也许你觉得手机支付很方便,但是你不会想到,唾手可得的手机支付,已经让我们在冲动消费的陷阱里越陷越深。
当然,这一切最终都要归结到欲望。“他们制造出的无法满足的欲望,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市场上永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就是我们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捋了一大通,就是希望你看完本文之后,在买买买之前,审视一下自己的欲望,动用一下自己的理性。拯救这个物欲横流世界的任务就交给你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