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振华 吴佳蔚 区委报道组 张恺悦) 初冬的一个清晨,一辆满载粉干的厢式货车,驶离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国湖村米香粉干厂。这个曾经破败脏乱、蚊蝇滋生的粉干作坊,在提升改造后,已成为一个“白净优”的现代化传统粉干生产基地,每天订单不断。
“我们家从1924年开始做粉干,已经传承快百年了。”粉干厂负责人徐志有说,以前得躲着监管部门,顾客见了加工状况不敢买,生意越来越不景气,这两年在金东区市场监管局的引导下进行规范,传统手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粉干、白酒、豆制品、菜籽油、熟食卤味……诸多深受市民喜欢的食品,以往都出自环境脏、条件差、管理乱的小作坊,加之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卫生意识差,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金东区政府、区市场监管局改变“一堵到底”的老做法,变堵为疏,聚焦食品小作坊规范化管理深入调研,制定了“作坊攻略”——通过填补制度空白、树立行业标杆、小作坊从业人员专项培训等措施,让濒临生存困境、信任危机的小作坊焕然一新。
在金东区岭下镇摩诃村,经营传统糕点的紫风筝糕点坊,60平方米的屋子里铺着瓷砖,干净明亮,材料间、进料口、生产间、烘焙间、包装间及更衣间等功能区块分隔有致;屋外的白墙上,绘着糕点制作工艺的水墨画,衬着门口波光粼粼的池塘,别具韵味。这里成了美丽乡村一张“文旅+农副产品”的金名片,游客进村无不赞叹美景美食美作坊。
“紫风筝”业主何加洪说,以前不知道怎样做才算规范合格。区里出台《金东区小作坊内控标准》后,他依此对生产场所环境、设施卫生防护、加工工艺技术、食品安全管理及从业人员要求等进行整改,并依规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如今小雪节气已过,将迎来传统糕点产销旺季。
“我们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细分为豆制品、米面制品、植物油等7大类21个小类,从小类入手开展整治。”金东区食安办负责人朱卫良介绍,在整治过程中,区市场监管局逐坊制定“一坊一策”,建立江东粉干、曹宅酥饼、多湖菜籽油等一批规范化、区域化、特色化食品小作坊,同时按照A、B、C等级对规范提升的小作坊给予最高4万元奖励。
截至目前,金东对全区所有食品小作坊建立了“一坊一册”监管档案,实现建档率和登记率两个100%全覆盖;已获得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登记证以及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小作坊127家,占总数的79.3%,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从73.9%提升至96%。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