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浙江“千万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实践和生动展示。15年来,全省上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如今,浙江正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加快把全省建成大花园。浙江在线《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栏目今起推出“‘千万工程’一线行”系列报道,展示各地持续深化推进“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佳琦 沈晶晶)上个周末,一场热闹的美食活动在浦江大畈乡建光村举行:乡村舞台前,老人、小孩与游客围坐一起,欣赏戏曲;他们身后,巧手的村妇自发参与,在一字排开的长桌上摆上精心制作的索面、麻糍、灰粽。
望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场面,人们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网红村”还是浦江出名的“上访村”,邻里矛盾、干群矛盾多发。而矛盾纠纷的主要根源,正是脏乱差的环境。
作为浦江水晶产业发源地之一的建光村,曾遍布165家水晶加工作坊,机器轰鸣、粉尘弥漫、废水横流。2013年,当地以治水、拆违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建光村关停、搬迁全部水晶加工作坊,当穿村而过的壶源江从“牛奶河”重回清澈,村民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如今,漫步在白墙黛瓦、碧水环绕的村庄,村支书陈荣贵感叹,环境整治带来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也凝聚起了民心,“大家悉心保护环境,积极投身村庄建设,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过去的建光村,为修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几户村民谁也不肯让出门前的地,拖了一年都没修成。而现在,村里创建国家3A级景区,村民不仅自发将房前屋后收拾干净,积极配合房屋外立面改造,还自发众筹150余万元,新建7座亭桥,铺设沿山游步道,建成壶源江上第一座索桥,让村庄出落得越发眉清目秀。
不仅如此,实现了美丽转身的建光村里,村民还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诗歌文化,建设中国诗人小镇,发展美丽经济。今年,随着民宿、农家乐数量增多,村里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决定成立一家旅游公司,统一分配客源、统一策划活动。因为要收取每个床位3元的管理费,刚开始村两委还怕村民反对。没想到,村里15家民宿、农家乐业主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真叫人喜出望外。”陈荣贵说。
对此,陈丰光讲得很实在:“村里为我们提供了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好的条件,我们理应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他曾是全村规模最大的水晶加工厂负责人,如今关掉工厂转型开民宿。
统一管理后,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诗人小镇品牌逐渐打响,建光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截至10月底,全村已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我们信心满满,正在争创无案件、无事故、无信访的‘三无村’。”陈荣贵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乡村的明天会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