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三月三”来武义赴一场民族文化盛会
2019年04月01日 14:43:08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朱静怡 报道组 李增炜

  春风十里,山花烂漫。3月底,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畲民们正忙着筹备一场盛会,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房前屋后清清爽爽,能歌善舞的村民穿起民族盛装排练舞蹈,“百灵鸟”们信心满满,要在山歌会上与外地山哈歌者们一较高下。

  武义是全省13个民族工作重点县市之一,柳城畲族镇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民族中心镇。多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振兴民族乡村,取得可喜的成效。

  4月2日至4日,武义将举办浙江省第六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第二届民族乡村“百村论坛”暨柳新桥竹第二十六届“三月三”畲族歌会。这是我省民族文化的盛会,依托畲族传统“三月三”民族节日,联动省内各地市畲族聚集区。瓯江源头、宣平溪畔,来自不同县市、乡镇的畲族群众聚在一起,展示畲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旅游品牌。

  畲歌漫山 节会搭台促畲乡旅游发展

  浙江省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是由省民宗委和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大型特色文旅节庆,而柳新桥竹则是指省内4个畲族聚居的乡镇,分别是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莲都区丽新畲族乡和松阳县板桥畲族乡。四个乡镇联办“三月三”畲族歌会的传统由来已久,每年由四个乡镇轮流 “做东”,今年接力棒又传到柳城畲族镇。

  据悉,节会期间活动精彩纷呈,有开幕式上的大型多媒体户外实景歌舞剧“畲乡狂想曲”,用创新形式展现畲族人文民俗风情,还有“山风”中国(武义)帐篷星空音乐节,柳城畲族镇“畲食畲享”山哈美食大会暨老宣平工艺品、土特产、农副产品特色展销,“三月三”畲族传统对歌晚会,传统畲族运动会以及千人祭祖、畲乡体验游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全省民族乡村“百村论坛”。

  武义县紧紧围绕“文旅富县”,提出打造畲族“三月三”品牌,以节庆活动带动旅游经济,助推民族村镇发展。

  说到畲族的节庆文化,不得不提“三月三”,作为畲族传统的重大节日,畲族群众每年在该节日举行盛大节庆,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款待来客,热闹非凡。对畲族人而言,“三月三”是比过年还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举办节会,武义有力推动了畲族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展示,将畲乡文化与旅游活动互相融合,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以节促旅、以旅促销”。第五届畲族“三月三”风情旅游文化节当天,大红岩景区迎来了开放以来游客最多的一天,共吸引县内外近3万名畲汉同胞和游客参与,成为宣传武义旅游的一个全新窗口。

  美丽的民族风情及深厚的传统背景,使得“三月三”节庆活动成为每年春天浙江畲乡一道独特风景,加深了民族情谊,带动了地方旅游。今年“三月三”,武义将以更时尚、更国际、更融合的姿态,提升“三月三”品牌,继温泉节之后,打造武义旅游又一新名片。

  近年来,“三月三”节庆活动为畲族产品打开了畅通的销路。柳城畲族镇原为宣平县治所在地,宣平小吃种类繁多,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都有特别的风味小吃。如传说二月初二吃了芥菜糯米饭后,可以大大减少鼠害、鼠疫、鼠灾,所以这一习俗叫“堵老鼠洞”,世代流传下来。又如端午节吃卷饼,手工烙制薄如纸张的饼皮,卷上炒肉丝、蛋丝、素菜等,可趁鲜吃也可油炸。

  为深入挖掘特色小吃产品,传承古镇历史文化,使宣平小吃成为继超市经济后助推柳城地区振兴战略的又一产业,武义县4月2日还将举办“宣平小吃”品牌发布会,柳城畲族镇司前老街上将有多达84种契合了24节气的宣平小吃,除了大家熟悉的宣平馄饨、油饼、千层糕等,还有很多只能用宣平方言才叫得出名字的美味,等待游客去品尝。“宣平小吃”将采取子母品牌模式,实行准入、授权使用,并制订统一的制作标准、门店形象、识别标志系统和完整的品牌运维、营销系统。

  聚力发声 打造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

  据悉,此次节会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发布关于建设全省首个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倡议,发挥地域相连、文化共融、优势互补的特点,通过示范带建设,进一步抓住重点、整合资源、共享发展,引领全省民族乡村共同加快发展。

  经济共振,产业共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山区,农副产品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倡议提出,四个乡镇要打造一个共同品牌,以旅游为平台,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宣传畲乡特色,销售畲族农产品,提高知名度,振兴乡村经济。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因历史沿革、地域差异等客观因素,四个乡镇在区域特色上都有鲜明的特点,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发掘各自的特色、整合资源,合力打造有机农业样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融合区。合作共赢,互利共生。四个乡镇地理位置相近,要加大合作力度,多多走访交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加快文化交流的频率,而不仅限于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打造属于“柳新竹桥”的命运共同体。畲韵共酿,跨区共鸣。四个乡镇要连点成片,打破辖区的限制,加大对畲族文化的弘扬,加深合作,争取共唱畲歌、共享繁荣。

  武义有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1万人,辖有20个民族村。近年来,在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始终把民族镇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点,坚持政策引领,合力打造美丽宜居地。出台了《武义县民族乡村振兴实施意见》,2017年以来,投入资金2.67亿元,建成中国民族特色村寨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1个、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7个。

  加强产业融合,精心打造美丽经济带。依托畲族特色村寨、特色文化及宣莲、蚕桑等农业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和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连续6年举办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为当地民族地区增收4500多万元。江下村作为第一个国家级畲族村寨,打造了“十里荷花”3A级景区,每家“畲家乐”民宿收入1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建成A级以上民族风景区5个,畲乡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年收入4000多万元,成为畲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突出造血扶贫,努力走上美好生活路。目前,武义不同区域的民族村都有各自的农业产业特色,并相应成立了春茶、宣莲、板栗、蔬菜等专业合作社。骆驼九龙作为浙江省四个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带动周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农户发展,实现脱贫增收。同时,武义重视民族人才培养,积极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规划,为民族乡村振兴聚人气。

  传承创新 活态文化在畲寨大放异彩

  在畲汉共居、瓯越交融之地,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最珍贵的财富之一,也是发展风情旅游最根本的基础。

  在省民宗委支持下,柳城畲族镇政府设立了畲族文化展厅,征集和展示畲族历史进程中的生活生产用品,包括服装饰物、婚嫁习俗、礼仪礼规等,部分内容已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作为永久性保存、传承。大部分民族村设立了民族文化展室,把本村的发展变迁历史、畲族文化传承建设、畲汉共同团结奋斗等进行展示。各民族村也积极推进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把畲族的图标、图腾等特色元素进行抢救性发掘,在特定的区域进行展示。

  依托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柳城畲族镇深入挖掘厚重的文化积淀,启动实施宣平往事历史馆、宣平记忆民俗馆、畲族活态传承馆等项目,逐步打造形成6家主题特色博物馆,为古镇再添古韵,不断提升柳城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畲族民众便成了文化传承主体。树立畲族民众的自信心、增强责任感至关重要。2013年以来,武义连续举办畲语畲歌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同时还编写畲语读本进行宣传推广。每到周末,白马下等民族村就会组织畲汉群众会聚一堂,举行畲歌演唱、对歌,既传承畲族文化,又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2017年武义成立全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加强对畲族文化遗存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支持和鼓励民间人士特别是畲族人士参与,充分发挥民族干部和文化积极分子的作用。用好处于“静态”保护的畲族文化遗存,让“死资料”变成“活教材”。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推动下,一批批畲族文化精品屡放光芒,展现出畲族文化的魅力和旺盛生命力。

  畲族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市级、县级非遗名录,武义也涌现出一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传承者。如畲族炼火非遗传承人蓝陈余、畲族彩带编织非遗传承人钟振莲、畲族三月三文化非遗传承人钟发品、畲族舞蹈非遗传承人蓝晓燕,以及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雷保平、蓝春球、钟忠仙、蓝伟娥等。

  彩带编织工艺曾在畲族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遭受市场大环境冲击,一度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况。随着武义对非遗活态传承守护的重视,对彩带制作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每到农闲时,畲族彩带传承人蓝云妹家里总是聚满了来学习彩带制作的人。

  80后畲家妹子蓝晓燕是畲族非遗守护者之一。她以传承畲族婚嫁表演为目标,2017年组建了一支“印象山哈”畲族表演团队,先后编排了《畲家问茶》《畲族哭嫁》《阿哥阿妹畲乡情》《山哈彩带凤凰缘》等节目,并多次被邀请到江西、厦门、杭州、丽水等地演出。4月3日开幕式当天,她的团队将登台表演一出融合畲族风俗的歌舞情景剧。

标签: 柳城畲族镇;畲族;武义;武义县;民族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